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节中、朝、日上演东亚“三国志”?(1 / 2)

第四节中、朝、日上演东亚“三国志”?

晩清时的中日朝三国,是一个复杂的“三角”关系。

“三国志”打一个“?”,是因为“两强一弱”格局中,实质上是中日的争夺。



********



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西北枕着中国东北,东南伸向日本,有点象字母“N”。



那么,如为了和平交流,朝鲜就象在宽阔的海洋上,为中日搭起一个天然“栈桥”,缩短了中朝、中日之间的距离。



但日本人不这么看。



日本觉得,如用作战争,朝鲜就象是刺向日本腹部的一把刀子,“刀把”现在在大清手里,未来或将在俄国手里。



这种忧患意识倒是可以理解。历史上两次元朝征日,北路大军都是从朝鲜半岛渡海过去的。但除此之外,都是日本人从那个半岛上岸的。



事实上,日本人早就把朝鲜当成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



朝鲜自己会怎么看呢?日本可能不知道,朝鲜历史上曾用一个老虎的形象来描绘朝鲜地盘,老虎的嘴和前爪可是冲着中国东北。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象不象。



对我们呢?



我们当然知道这块土地把握不住,经营不好,会引来什么样的祸端。



中日两国的恩恩怨怨,几乎每一场,都是从朝鲜半岛开始上演,又在这里谢幕。



其实,要是站在朝鲜半岛角度观察,中日之间夹着个朝鲜(包括今日的朝鲜加韩国),绝象砧子和锤子之间放着一个核桃。



这意味着,如果中日(现在情况看,可能还要加个中M)发生战争,朝鲜半岛将首先面临被“砸核桃”的命运。



******



日本人垂涎于一片大陆,但不动手,大陆到不了手。要动手,首要的一环,就是夺占朝鲜。



6世纪白江口一战以来,日本人似乎老实了一阵子。但日本人始终念念不忘的就是登陆朝鲜,进占中国。



对一度在朝鲜半岛南端存在的短命的日本海外殖民实验成果——“任那国”,更是当成曾经的辉煌,念念不忘。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蛰伏了几百年的夺取台湾、朝鲜,乃至征服中国的欲望,又活泛躁动,升腾起来。



朝鲜是进入大陆的跳板;取得朝鲜,还能形成对中国、俄国的有利态势,扩大日本的生存空间——日本政府对这些不会不了解,不能不动意。



但还存在一个时机问题。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坛形成“修内”和“征韩”两派,还搞得头破血流,前边说的西乡隆盛因为是“征韩”中的“急征”派,而回家休息着了。实质上“修内”派暂时不提征韩,不是“不征”,两派只是因对形势和时机的判断不同,在急征还是缓征上意见不统一而已。



此时,日本明治维新方兴未艾,实际上政治、经济、社会变革远未完成。1881—90年代,是日本出台明治宪法的关键十年。伴随改革带来的国内政治分裂、矛盾重重,内乱不止,需要用心打理。



还有一个字,穷。



没钱,打不起;借钱打,怕还不起。弄不好,政府都会破产。



所以以出洋考察归来官员为主导的缓征论者的观点是:列强的经验说明“内治优先”,有必要先把日本搞强大再动手。



但急征论者说了:列强总是喜欢以军事侵略推进经济压迫,正说明强兵才能强国,用兵才能富国,哪怕冒险一战也是值得。



再说,如果大清洋务运动成功,强大了怎么办?



如果列强抢先一步,瓜分了朝鲜、中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