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节北洋内部的战守争执(1 / 2)

第四节北洋内部的战守争执



山东地区防务上分两块——北洋,山东。



而北洋负责的威海防御上又分成两块——舰队,岸炮。



威海岸防部队为威海港而存在。他们参与了威海港的建设,修建了炮台,又留驻成为岸炮队和卫队。



1887年(光绪十二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海军衙门会办李鸿章,奏准派绥军、巩军各四营到威海卫,以道员戴宗骞为统领,总兵刘树德、刘超佩任分统。



绥、巩军本是吴大澂在吉林帮助吉林将军练军时编成,后来调至山东,成为北洋系列。



1888年又调派护军两营驻刘公岛,总兵张文宣为统领。这支队伍,原是李鸿章的亲兵营,嫡系中的嫡系。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北岸的绥军,南岸巩军,刘公岛护军各增募两营。



驻威陆军达到了16营,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人具体任务,还是全部围绕炮台。



而炮台,是护卫海港。与他们当初来到威海建设和守卫炮台时,是同样的任务。



可是,现在最大的威胁来自己陆上,也就是来自炮队和卫队的背后。



炮台守军的行动,应该最围绕舰队,同时考虑自己的具体处境,面临的实际难题。



而舰队呢?



舰队也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及时给炮台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们将何去何从。



……………………………………………………



战争的实质,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唯有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消灭敌人,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



这些相互矛盾的原则,哪句对,哪句错?其实都是对的。在这一对辩证的矛盾当中,需要根据情势来判断,选择自己的行动。



是打过去呢,还是防守呢,还是……转身就走(当然不是单纯地跑了不回来了)。而且,我曾说过,进攻中有防守、防御中有进攻这个道理。



现在,大清、北洋,都面临这个问题。



……………………………………………………



从清廷到内外臣工意见倒是一致了——保船为要。但是,如何才能保全铁甲舰呢?



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彼此的意见分歧还相当明显。



光绪皇帝自己一度还主张主动出击。



这样考虑的理由嘛,非常符合军事原理:既然倭寇逼近,敌舰队必然会进犯威海军港。不如主动出击,联合海陆击退敌人。海军呢,既断敌退路,这样敌人也就无法靠近威海军港了。



用他在电寄李秉衡的谕旨中所说的,“现在贼踪逼近南岸,其兵船多只,难保不闯入口内,冀逞水陆夹击之诡谋。我海舰虽少,而铁甲坚利,则为彼所无,与其坐守待敌,莫若乘间出击,断贼归路。威海一口,关系海军甚重。”



光绪还激励大家,“在事将弁兵勇,倘能奋力保全,将登岸之贼迅速击退,朝廷破格酬功,即丁汝昌身婴重罪,亦可立予开释。”[《军机处电寄李秉衡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从理论上讲,光绪的方法,绝对是个抓住全局关节点的招法,一招出去,解决两处问题——敌人别说靠近威海口,连岸都上不去,陆上也安全了。



可是……本钱呢?光绪所恃,是敌人畏惧的铁甲舰。



但在北洋海军舰只减少、镇远铁甲舰重伤的情况下,即使“乘间出击”,结局实在是难料。



如果再有完整的六艘主力舰,丁汝昌也敢冲出港去,海上迎击。不求有功,但求堵住朝中那些人的嘴,他也会干。



关键是实力。如果有那个实力,日本人也就不会来了。



既然没这个实力,只能采取守势。



丁汝昌所想的,正是依托岸炮,首先“保护自己”。同时在敌人来攻的时候,还能合力保港,做一点贡献。



……………………………………………………



于是,丁汝昌提出了一个“水陆相依”的策略。



早在1月13日,朝廷命令李鸿章筹措威海的防御,“悉心筹酌,饬令海军诸将妥慎办理”。李鸿章判断,“查倭如犯威,必以陆队由后路上岸抄截,而以兵船游弋口外牵制我师”,采取水陆夹击之势。所以命令丁汝昌考虑“兵轮当如何布置迎击”,做到“水陆相依,庶无疏失……”[《寄刘公岛丁提督刘镇》,《李文忠公全集电稿》]



丁汝昌就抓住了“水陆相依”,与诸将合议,提出了一个具体方案。



一、根据敌我舰队的力量对比,军舰与炮台互相依辅是唯一可行之法。



二、威海与旅顺港口情形相异,水面开阔、回旋余地大。(也特地表明,不会出现皇上担心的“若敌船逼近,困守口内,转致进退不得自由”的情况。)



三、威海后路地阔兵单,全靠后路有大股游击之师,防敌抄袭后路,庶几威防可固。



这个方案,到了李鸿章同意,“海军所拟水陆相依办法,似尚周到。”[《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



这俩人配合默契,真不够地道啊。



丁汝昌的计划中,竟然还管上陆军了,把球踢给陆上,全靠后路的“大股游击之师”。



当然,他也不仅仅是难为李秉衡。李秉衡那点人也不够。



丁汝昌寄希望的,是向皇上要来“大股的增援”。



……………………………………………………



因为要保船,丁汝昌皆力反对关于舰队出击的命令,或任何离港的要求。



并且不惜称:若海军一走,陆军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