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7章(2 / 2)


  他们神志不清也好,入宫为奴也好,至少都还活着,纵使三人分散在天涯各自的角落,却还共守着过去的回忆,已经弥足安慰了。

  “谢谢你,”她抬起眼,眸底被灯火耀得一片澄明,格外有几分暖色:“特意告诉我了这么重要的事。”是真的铭感,这宫中世态炎凉,却依然有人懂她并顾念她之牵挂。

  她唇角抿起了很轻很淡的笑意,像是对谢令鸢的,又像不是。可自始至终这样平静,哪怕生活将坎坷反复施于她,也悲喜不行于色。

  谢令鸢不禁想,倘若她知道自己是九星,是承天命之人,还会这样平静从容吗?

  这样想着,她也就这样问了出来——

  “宋静慈,你听说过,九星的传说吗?”

  眼下社稷兴废只在翻覆间,九星的宿命,总要找时机告诉每个人。

  宋静慈一怔,意外地看了她一眼,是默认了。

  小时候从季老先生那里,曾经听过历朝历代各种传说轶事,开国时“九星出利中原”之传说虽然被当做是哗众取宠,但季老先生在讲各朝国运的时候也讲过此闻。

  谢令鸢走近她,声音不自主压了下来:“如果我告诉你,你是九星之一,你会觉得荒谬么?会信么?”

  宋静慈看着她,细长秀气的丹凤眼如含着远山静水,像一拢浅淡的烟岚,不疾不徐地凝视。德妃虽然时有嬉乐,然而论事一贯是认真的,从无虚言。

  烛火倏地跳跃了一下,殿内忽的一眛,复又明亮。宋静慈点了点头。

  “我信。”

  两个字声调虽轻,听在谢令鸢耳中却掷地有声,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她后退一步,借着明亮重新打量宋静慈。敬服于对方的同时,又恍然开悟,这才是九星的格局,这才是承得起天命之人!纵然面对命运坎坷时心如止水,却从来没有向天屈服。

  ——她生于宋家,自幼承蒙门第规训,这就是其荣耀。她受教于钜子之徒季老先生,将天下见闻见识装入心里,这就是她的使命。

  她博闻强识不为取悦天子,乃是为了心中之道,天欲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这样的她,当然自信是承天命司国运之人。

  曾经无数昼夜生起的困惑,伴随着她入宫伊始的不甘,反而随着谢令鸢的一问消解了。

  走出坤仪殿的时候,初春尚有些清冷的夜风吹拂而来,宋静慈拢紧了轻缎披风,她的侍女云墨一直等在殿外,见状迎上前,主仆二人往清辉殿走回去。

  深宫的夜里,肃穆而又清寂。宋静慈走了几步,坤仪殿的灯火在她身后已经化为了光点。她抬头望向夜空,德妃的声音犹言在耳。

  色如烟雨神如诗,心似满月人静慈。玉待君子问归处,手持桃李长相思。

  德妃说她是天梁司德。

  司德啊……季老先生曾说以德彰道。男德心怀天下,女德贞顺温良。

  可当世之德,是她想维护的么?

  ***********

  经历过朝臣跪宫门、险些被逼宫的皇宫,夜里又恢复了静谧深沉。

  翌日,宣政殿上,卯时准点升朝。

  萧怀瑾故地重游,高居于龙椅上,暌违数月不见,群臣差点热泪盈眶。

  不是高兴的,是气的。

  尚书台本来还捏着鼻子要给并州行台请赏,这下连提都不提了。你天子不是有本事吗,你能耐你再去啊!

  其他部门也是深感太后不易,他们居然还去闹了一整宿,简直惭愧。整个朝会在古怪的气氛中进行了一个早晨。

  南方春季防凌汛加筑河堤之类的,何太后早已经派工部户部处理;北地战势不明,并州行台该撤了,陈留王叛军有同北燕勾结之迹象……奏完了各地事务,朝会眼看着要结束,此时,忽有大臣出列:“臣贺迁,有事请奏!”

  贺迁的侄子是虢国公的女婿。萧怀瑾脑子一转,看向曹丞相,余光又瞥向了何道庚。

  何道庚低垂视线,脸上看不出任何想法,藏得深沉。

  ……有意思。萧怀瑾暗暗想。

  “自贞孝穆皇后薨逝,后位空悬。眼下社稷频生蝼蚁之乱,且陛下大统六载无所出,长此以往当国基不稳,是以臣上表请立皇后,以应合天道。”

  贞孝穆皇后就是曹姝月,萧怀瑾让礼部给她请的谥号。

  本来她刚死了半年,理论上也不至于很着急另立新后,萧怀瑾也是想缓一缓,因此只对后宫妃嫔坦明了册立德妃为后的打算,以免后宫再为凤位一事明争暗斗。

  但眼下正值特殊时候,社稷极为动荡,大臣们往往就会想到去泰山祭天、大型册封仪式等等,就像人得了重病要成亲冲喜一样。

  往日一贯积极另议皇后的何党,如今息声宁人;反倒是一力反对另立新后的曹党,今日竟主动出声。想来形势已经很分明,贵德淑贤四妃中,德妃曾远赴边关请回皇帝,又有祥瑞美誉,身后家族是纯臣,想来想去,这后位也落不到别人头上。

  于是萧怀瑾顺水推舟,提起了德妃,然后卡着时间退朝走人,留下一波大臣面红耳赤在底下撕成一团。

  纵然德妃为后是众望所归,但朝廷中反对的声音依然不少。

  于是册立新后之事,便又被压着,毕竟勋贵党势大。

  何家没有亲自站出来反对,只指使了礼部官员,依照皇庭规制祖训提出种种不妥。

  曹相也没有亲自表态,但是萧怀瑾得了消息,曹呈祥这段时日和谢家走动得近了些。

  自从曹姝月死后,曹相本想举钱昭仪为后。虽然钱持盈前面还隔了五个妃子,但她毕竟也是高位嫔,且在曹后手下常年管理后宫账目,对宫务可谓熟稔。只是钱昭仪胆子太小,容易没有主见,曹相就很犹豫,怕她当了皇后还得费心给她安插两个心腹,以免她被别人挑拨了。

  他原本愁着钱昭仪扶不起来,谢家的态度却松动,捧谢令鸢总比捧何贵妃当皇后强吧,捧捧捧!

  而何道庚至始至终没有出面说过什么,只是冷眼看各方争论,哪怕他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愤慨。

  待请立皇后的舆论渐缓,他便寻了日子,去宫里觐见何太后。这半年来为了隐瞒皇帝出宫一事,他们也算是同进退,无需绕弯子,开门见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