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八十八章 晋级:亚圣!(2 / 2)

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样,永平帝也不可能这么做。

一来军队需要迭换,二来时局风云变幻,目前看着平静,谁又说的清哪天有不长眼的家伙找不痛快呢?

不征兵的意思,只是不像以前那样强行摊派人丁,而是采取了招募的方式。

这次,算是一次尝试,如果可行的话,或许以后会废除传统的徭役方式,统一采取招募的方式。

也就是说,是采取自愿入伍的方式。而且,不是说你报了名就能入伍,还得经过考核,过关了才行。

这一点,其实也是永平帝采纳了顾鸣的建议。

以前,大燕朝的兵马有一百多万,其中大部份驻扎在边关。

根据顾鸣的建议,大燕朝的兵马可以缩减一倍甚至更多,有个五六十万足够了。

简单来说,就是兵贵于精。

首先是在兵源的选择上,尽量挑选身强力壮者,并进行统一、严格、有效的训练。

其二就是精良的装备。

自打军械部成立之后,其成果相当喜人。

火铳经过多次改良,性能越来越完善,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大幅提升。

当然,这也离不开火药以及冶炼工艺的提升,三者之间是有着相辅相衬的关系的。

还有神机炮的威力与射程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常规的有效射程差不多在四里开外,另有一种刚研制的大型火炮,有效射程更是达到了十几里开外。

这对于其它还在用传统弓箭的小国来说,无疑于是一个噩梦。

当然,以目前的条件来说,火铳尚不及普及,但军械部还研制了一种手持连发强弩,一次可装备二十枝弩箭,在近距离作战时十分有效。

因此,大燕朝的军队只要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火铳、神机炮、强弩,再加上士兵经过精心挑选,严格培训,其战斗力相比以前不知提升了多少倍。

再加上机动作战的一万特战部队……放眼天下,还有谁敢一战?

所以,永平帝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可以缩减兵源,节省开支,一方面,也彰显了皇恩浩荡,可乐而不为?

第三条圣令,工部之下增设农业司,并在各州府设定分部,面向全国招募人才。

成立此司的其目的在于结合各地环境,因地制宜,引进与培育优良的农作物种子,增加粮食产量。

这一点,自然也是顾鸣的建议。

第四条圣令,册封顾鸣为“戍国公”,同时授予“亚圣”封号。

公,乃是外臣可享受的最高爵位,顾鸣年仅二十多岁获得此爵位,可以说又创下了一个奇迹。

但这个奇迹相比“亚圣”封号来说,却又显得没那么耀眼了。

自古以来,人们最为熟悉的圣人莫过于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的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等。

一个时代的辉煌之后,几乎便很少出现为世人所接受的圣人或是亚圣。

王羲之应该算一个,其书写的《兰亭序集》名垂千古,被人誉为书圣。

关羽,则被人奉为武圣,民间百姓称之为关公,关圣。

如今,顾鸣被永平帝册封为亚圣,虽说有人不太服气,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可的。

毕竟他的实力与成就是令人望尘莫及的。

诗词、书画、音律,无一不精。

更不要说,还一手推行了普及天下的注音方式及大燕字典,以及策划了旷世文献《永平大典》,其功在千秋。

民间的百姓或许不太清楚,但朝中的一众大臣心里有数,大燕朝之所以短短几年走向辉煌,皇上固然功不可没,但在幕后推动这一切的,正是顾鸣。

如此震古烁今的功绩,受封为亚圣并不为过。

至此,顾鸣的声望也算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虽说在系统人物等级上,他距离亚圣还差着不小的距离,但在现实生活中被封为亚圣,也为他带来了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好处。

意料之中的自然是名望与气运的大幅提升,这同时也意味着,他各方面的实力也同步大幅提升。

意料之外的是,册封为亚圣之后,一夜之间,他竟然充分体验到了传说中的“顿悟”。

这是一种相当微妙的感觉。

以前有很多模模糊糊的东西,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静下心来,他甚至可以“看到”时间的流动,感应到天地之间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妙法则。

在这样微妙的状态之下,顾鸣第一次进入了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入定状态。

差不多过了半个月方才醒来。

看似短短的半个月,顾鸣却仿佛重新经历了一次人生。

在冥思中,他似乎回到了刚刚降生的那一刻,牙牙学语,蹒跚学步……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踏入社会、穿越、应试、高中状元、成亲、做官、辞官……

两世的人生,让他比别人多了更加丰富的阅历、更多的感悟。

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见证了生老病死、见证了世态炎凉、见证了花开花落……

通过这半个月的冥思,顾鸣不仅心境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终于悟出了一套适合儒家修炼的心法。

他将这套心法命名为:九字经。

之所以取名为九字经,是因为这套修炼心法的精髓正是源自于儒家的九字真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心法口诀约千余字,既可以当作一篇美文赏析,又可以细细品之,从中领悟出修炼之法。

就算不用之修炼,默默诵之,也能起到修身养性之效,正如佛家、道家弟子诵经一个道理……

……

“姑爷、姑爷,你终于醒了……”

顾鸣从入定中醒来,刚走出法宝空间,玉儿便一脸惊喜地跑上前来。

“咋咋呼呼的做啥?”

“嘻嘻,姑爷,你快去黑山看看。”

“黑山?黑山怎么了?”

玉儿却卖了个关子,神秘兮兮道:“姑爷去看看就知道了……呀?怎么说走就走呀,人家话还没讲完呢?”

短短几里路,顾鸣转眼间便到了。

“这……”

一到黑山,顾鸣一脸惊讶,有些不敢置信的样子。

因为此刻的黑山全然变了一个模样,山清水秀,草长莺飞,哪里还有以前死气沉沉的样子?

这才过去短短半个月,变化竟然如此之大?

愣了一会,顾鸣灵光一闪,想到一种可能,必然是因为册封亚圣的原因。

黑山乃是他的封地,故而天赐福泽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又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既如此,顾鸣的计划又有了改变,决定扩大学院的规模,而且学院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文道学院。

回去之后,顾鸣便与聂小倩商议了一番,决定再划出一千亩地用以扩建学院。

届时,这所学院将成为大燕朝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学院。

方案定下之后,顾鸣便开始广招能工巧匠,尽可能地在两年之内将学院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时间,周边的工匠纷纷涌到郭北县,还有一些相隔千里之遥的工匠在听闻消息之后,也纷纷赶了过来……

不用说,他们都是奔着顾鸣的名头来的。

曾经让人畏惧的黑山,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顾鸣之前计划在坡地上建一处居所,现在也改变了计划,将地点移至黑山。

而且不仅仅只是他的居所,他还准备在紧邻学院的地方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宜居小镇,如此,也可以吸引一些百姓搬迁到黑山来居住。

毕竟黑山乃是他的封地,总不能一直这样荒着,还是得有点人气才行。

消息一传出,便有不少乡绅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合作。

要打造一个小镇需要投入的银子可不少,以顾鸣目前的家底显然无法独力完成。

那么,与一众乡绅合作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