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章神秘的资助人(2 / 2)

“阮医生,这次来是送合同的吗?”院长问道。

“院长,我这次来主要是想看一下我们的孩子。”阮溪犹豫了一下道,“还有一件事情,关于聘请费用的问题,我是觉得我这边是可以免费为孩子们做咨询的。”

阮溪说出心里话,无论如何去收取福利院的咨询费用,阮溪做不到。

“这个我先代替孩子谢谢您了,我们福利院总是会收到各界人士的帮助,聘请您给孩子们咨询,是其中一个赞助方的心意。”院长笑着拍拍阮溪的肩膀道,“我知道阮医生是个善良的姑娘,如果你实在想为福利院做些什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定期来帮陪孩子的义工。”

“这……”阮溪有些犹豫,良久她抬头看着院长说,“能告诉我,资助孩子们心理咨询课程的人是谁吗?”

院长笑了笑,目光莫测:“不好意思,对方要求保密。”

阮溪有些失望,院长的目光似乎提示她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好了,阮医生,我们去看看孩子。”院长笑道。

跟着院长看望完孩子们,天色已经有些暗了,阮溪和孩子们道别,便回到家中,她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登陆邮箱,里面有一封来自圣音福利院发来的孩子们资料的邮件。

一张张浏览完孩子们的资料,阮溪摸了摸脸颊,发现早已泪流满面。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自从阮溪涉足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科后,她发现,正常的人幼时经理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和睦的家庭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就算不是爱的死去活来,但是也是相敬如宾的。生活的轨迹也都是大众化,每一个时期有几个固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偶尔经受挫折,也都可以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走出来。

而正常的个人,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对待挫折的心理,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大度,坦然,对别人也对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傻人有傻福,其实很有道理,因为人傻,所以很多委屈,受过了就忘记了,而那些聪明的,善于心计和计较的人,把委屈和不满藏在心里,总是伺机报复一下,来获得心理平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种心理和人格障碍。

而这些有心理和人格障碍的患者,幼年遭遇的不幸五花八门,通过研究这些不幸,竟然衍生了一个复杂,庞大,深奥的心理学。

将这些观点,仔细的缩小到福利院孩子们身上,阮溪不敢想像,假如这些孩子没有经历过心理疏导,长大后该是多么的困难,才能保持完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啊?

也就是这么一瞬间,当看见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发生的遗弃,家庭暴力,社会暴力等一些列创伤时,阮溪对资助孩子们做心理咨询的那个神秘资助人,产生了好感和敬意。

他花的金钱,对他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心理课程,对这些可怜的孤儿们来说,是一条通往幸福和光明的路。

阮溪擦了擦眼泪,鼠标最后定格在陈晨雨的资料上面,虽然事先柯以贤给自己讲述过陈晨雨遭遇的事件,但是当她看见档案里的车祸现场,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阮溪震惊了。

直到最后一张图片,给晨雨惊恐的眼神来了张特写时,阮溪再也忍不住,捂着脸放声大哭。

然而,她难过还可以用哭来宣泄,而晨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面对父母的车祸,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过。

这是典型的应激障碍,因为刺激过于强烈和突然,导致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将自己的悲伤和痛苦,封闭在脆弱的心里,两者不断的产生碰撞和摩擦,让他越来越痛苦,越来越封闭。

所以今天下午在福利院看见晨雨时,他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不停的用嘴啃着自己的手指甲。

阮溪后悔自己的疏忽,见过晨雨两次了,特别是第一次,他排斥和自己握手的时候,阮溪觉得自己就应该注意他的手指。

然而她没有,就像她没有注意到晨雨所在福利院的名字一样。

阮溪靠坐在椅子里,开始仔细审视自己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否合格。就像常成志所说,医生和患者要有同理心,她似乎从来没有过,对待每一个患者,她潜意识里从未跳出医生这个身份,做一个旁观者,对患者进行指导。

虽然成功过,但是这种方式,对于患者来说,应该并不好受。

迫于大家接受她的,也许只是顶在她头上的那顶哈佛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双学位博士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