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殿下第184节(2 / 2)


  徐妃委实不放心儿子大婚礼的准备,哪怕再多人告诉她,样样齐备,她也非得亲眼瞧见才能放心。

  为了儿子,徐妃硬着头皮给郑太后做了三天点心,这才战战兢兢柔声细语的提出想去儿子婚房看看云云。郑太后直接就允了。

  徐妃松口气,带着宫人内侍过去细细瞧了一回,然后又问了一回,其实也没说哪里有需要添减的。她就给调整了下正殿摆设,就回麟趾宫了。

  但心里,就这样有了底,慢慢的放了下来。

  等阿绵成亲就好了。

  大长公主一向与万寿宫交好,嫁了亲孙女,还能不跟阿绵一条心么?

  待阿绵东宫之位定了,她也就能彻底安心了。

  女人,到底得看儿子,得生得出儿子才行。

  徐妃微不可察的轻轻一哼,转头唤来宫人,找出她准备的,给儿子媳妇的大婚赏赐又瞧了一回。

  第247章 灯灭之五零

  殿下

  正文第二四七章

  荣绵的大婚礼盛大而隆重,礼部翰林院内务司齐齐出动,迎亲前一日,皇子妃的嫁妆就浩浩荡荡抬进宫来预先布置。

  荣烺还去瞧了一回,姜颖虽还未进宫,但新房什么样式什么尺寸,内务司张总管早就带着图纸去大长公主府回禀过了。大长公主家的嫁妆就按着新房来的,有大长公主身边的女官指挥着摆放,家俱摆设一应俱全,还有诸多不必摆出来的,就暂时封存在皇子妃的库房。

  第二日,迎亲正日。

  时人迎亲是在傍晚,荣绵这日,除了沐浴更衣打扮的红光闪闪外,忙的都是旁人。

  如顺柔长公主、云安郡主、乐平郡主、郢王世子妃郑氏、郑国公夫人等这些宗亲皇戚,无不是一大早便进宫,陪着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说话。

  荣烺自然也放假了,她带着颜姑娘、罗湘、史姑娘一起招待跟着母亲、祖母进宫的宗室女与官宦之家的女孩儿,荣玥不在宫里,荣烺让荣玥去了大长公主府,用荣烺的话说,“去陪一陪阿颖姐,听说成亲的女孩子要有许多朋友陪伴才行。”姜家重要子弟都在嘉平关,留在帝都的多是旁支,荣玥既是宗室,又与姜颖关系好,再合适不过。

  如此,荣玥就去了大长公主府。

  其实,跟皇家做亲很有些悲催。

  就拿来到贺的人来说,大长公主府也亲戚不少,交友广阔,可关键是,大长公主的亲戚,同样是皇家的亲戚。她家的朋友,都是皇家的臣子。

  大家当然也都会来大长公主府添一份热闹,但家族主要成员肯定是往宫里去啊。

  以至大长公主府来贺喜的人,比照添妆那日,明显降一档次。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荣玥来了也没旁事,就是在姜颖房里与姜家姐妹们一起说话。也不用说旁的,荣玥就把昨日抬嫁妆布置屋子的事说一说,就够半日谈资了。

  姜颖午膳后开始沐浴梳洗,请的梳头人也是帝都有名的全福人颜老夫人,颜相的母亲。颜老夫人与大长公主是至交,年少时曾做过大长公主的伴读,彼时大长公主在宫里是有名的不恭顺,与嫡母显德皇后不睦,还顶撞过太.祖皇帝,后来成亲,嫁了边塞将领,在公主里真不算嫁的好的。

  颜老夫人能做大长公主伴读,属于出身成,但在家族不大受重视类型。后来,颜老夫人嫁了颜家。

  彼时颜家可无如今的显赫,颜老太爷也非帝都出众子弟,属于那种出身家好,天资平,没啥大出息但我也不惹事类型。

  颜老太爷还有一样好处,乐天知命,就在帝都做了个六品小官儿。因有家族庇护,官做的安安稳稳,而且夫妻恩爱和睦——

  颜老太爷是帝都有名的怪人,坚绝不纳妾。年轻时因颜老夫人想给丈夫纳小,颜老太爷还生过一场气,到兄长家一连诉苦半个月。

  传为帝都奇闻。

  然后,颜老太爷就生了个不得了的儿子。

  颜相少时便展露天资,颜家族长是他亲大伯,一见侄子出息,各种人脉资源重点培养。颜相成名极早,当年春闱,他与齐尚书同届,齐尚书是状元,颜相居榜眼。

  颜家举倾族之力支持颜相,随着颜相登顶内阁,颜家由原来的中等家族,一跃为顶级官宦大族。

  今日,大长公主便请好友颜老夫人来给孙女梳头。

  也是盼着孙女如颜老夫人一般,年轻时夫妻恩爱,年迈时儿女成才。

  颜老夫人将七尾凤钗稳稳的戴在姜颖梳好的发髻上,凤嘴垂下珍珠流苏映着姜颖眉心的凤凰花钿,相映成辉。

  大家齐声夸好。

  姜夫人更是激动喜悦不舍齐交加,明明是笑着的,却红了眼眶。

  大长公主望着大孙女,心中亦是无限欣慰。

  宫里荣绵也早早换了喜服,内务司张总管亲自看着时辰,提醒大殿下要起驾去迎亲了。荣绵还不能直接去,他得先辞过祖母、父皇、母后,然后才能带着史太傅、郑国公两位正副使,以及十二位勋贵官宦子弟的男傧相,还有八百护兵,往皇子妃娘家迎亲。

  荣烺激动的不成,跟长公主说,“姑妈,咱们这就去皇兄宫里吧,一会儿阿颖姐就要来了。咱们先准备着,先去热闹热闹。”

  顺柔长公主也是一身胭脂红的喜庆打扮,笑着起身,“这话是。”向郑太后郑皇后行一礼,“母后、皇嫂,那我们就先过去了。”

  郑太后叮嘱几句便令女眷们都一起去了,这样的喜庆日子,自然越热闹越好。

  徐妃望着大家都去了,心里无数酸楚,却不敢在万寿宫露出分毫,她亦起身行礼道,“娘娘,那我也先回吧。”

  “你去吧。”郑太后未再多言。

  徐妃一直憋到回宫才落下泪来,她堂堂一宫之主,位居妃位,她亲儿子成亲,竟没有她娘家人来参加婚宴。

  后宫妃嫔,何尝有人受这样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