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封府美食探案录第211节(2 / 2)


  一时无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久到雁铮的屁股都坐痛了,才听对面忽然来了句,“朕以前见过你父亲。”

  雁铮猛地抬头。

  皇帝非常浅地笑了下,面上泛起一点追忆的神色,“当年朕还是皇子,陪同大哥代天巡狩,曾见过当时还不是武威侯的雁将军。”

  雁铮觉得自己的喉咙有点干。

  她咽了下唾沫,再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四岁之前的记忆,她已经很模糊了。

  如今对于父母和兄长的认知,大部分源自早年义父义母日复一日的念叨,还有一部分来自裴戎夫妻的追忆。

  但她忽然很想听听,听听这位仇人之子是如何说的。

  “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皇帝平静道,“你母亲也是……”

  虽只是匆匆一面,但他这辈子都忘不了那几日的经历。

  原来京城之外的人,是这样过活的。

  皇帝又零零散散说了些别的,雁铮默默地听着。

  他们两个现在的气氛简直比当初她最后一次见宁德长公主时更微妙,更古怪。

  “当年的事,是先帝对不起雁家军,”皇帝以一种出乎意料地坦率承认了先帝的过错,“朕也很遗憾,当年没能救下他们。”

  听着他的话,雁铮突然感受到了久违的,或者说从未有过的宁静。

  大约,这就是大仇得报后的释然了吧。

  “不是您的错。”她说。

  皇帝看着她,点点头,“你其实更像你母亲。”

  雁铮的眼睫猛地抖了下。

  又听他平静道:“朕不会瞒你,当年朕不如朕的妹妹,朕没有为他们进言……”

  身为皇子,他的处境远比宁德长公主更危险。

  宁德长公主曾那样受宠,尚且被先帝训斥,险些一蹶不振,更何况他。

  试想一下,若一个有登基可能的皇子忽然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进言,朝臣会怎么想?皇帝会怎么想?

  如果当时他劝了,雁雄绝对会死得更快。

  “你的父:“……”

  他还真不觉得意外。

  “哦,那为什么又没有动手呢?”

  别说,照这丫头的隐忍和倔劲儿,这个计划还真有可能实现!

  “因为您确实算一代明君。”雁铮幽幽道。

  皇帝愣了下,笑了,“能从你口中听到这样的评价,说明朕做得还不错。”

  两人又对坐沉默许久,皇帝拍拍膝盖,站起身来,“想回凉州吗?”

  雁铮愣住了。

  皇帝确实说话算话,第二天旨意就下来了。

  不过因为雁铮炸帝庙的行为实在是太过离谱了些,是足以被编入史册的程度,据说邻国都知道了,还特意发了国书来旁敲侧击幸灾乐祸……饶是有百般情由,也不方便真的完全无罪释放。

  但皇帝也懒得再对付一个小姑娘,就找了个由头:

  流放千里。

  凉州算偏远了吧?条件算艰苦了吧?

  流放千里,够狠了吧。

  乍一听,够了,够够的。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名为流放,实为回家”。

  “流放”当日,好多人来送行,谢钰的神色委实有些幽怨。

  皇帝骗他,他还以为心爱的姑娘真的要被流放了,被迫答应了一系列憋屈的要求,不得不留在开封干几年活。

  结果后头旨意一下来,好么,去凉州!

  分明就是回老家嘛!

  还有官差沿途护送的那种。

  倒是裴戎挺高兴。

  老爷子想得挺好,反正他也这么大年纪了嘛,过几年就可以顺理成章告老还乡,去凉州看看老兄弟,陪陪大闺女,美得很!

  雁铮本来以为自己会有很多话要说,也以为会难以割舍,可真正站在路口时,却油然生出一种空前强烈的思乡之情。

  她想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