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53节(1 / 2)





  蔡京脸上突然浮起笑意,说:“你听——”

  远处传来明远少年人清亮的歌声。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遍,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2”

  听着这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歌声,连蔡京都不由得轻声相和:“……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若是真的能以一介白身,撬动了整个朝堂时局,而不是词人科场失意,且去花前月下填词——蔡京想,那才是真正值得一国宰执过问的奇人。

  偏偏明远给他这种感觉:这个年轻人根本不屑于被朝堂所约束,固然清高孤傲却是真的人间清醒,或许,他这样的人,反而能给这世间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才是真正“自是白衣卿相”的傲气,而非屡试不第的酸儒可比。

  “走,去相公府上。”

  蔡京看了看小脸通红的弟弟,“不过要先给你来一碗醒酒汤。”

  *

  不久,蔡氏兄弟坐在了王安石府上。

  王安石听说他们去汴京城里寻访到了那位叫“明远”的横渠弟子之后,轻轻地摇了摇头,说:“只是偶然记起他,觉得缘悭一面,略有些可惜。”

  “但现在想起来,倒也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必要相见。”

  王安石摇摇头。

  现在细想来,明远不仅是个白身,年纪又太轻。

  早先误打误撞“捉”来府上倒也罢了,如果去而复请,被相府跟前那么多人看在眼里,对那少年郎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王安石这么做,也的确是出于一片拳拳爱才之心,免得这少年被“捧杀”。

  蔡氏兄弟相互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一切都被明远料中了。

  *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明远喃喃唱道,调早已不成调。

  刚才他从遇仙正店出来,刚好遇见路边一个显然是落榜考生的失意士子。这失意之人与他年纪相仿,眉目清秀,正哑着嗓子唱出一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这是柳永的《鹤冲天》,明远已然带了几分酒意,心中一动,顿时也跟着对方唱起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说来这词的上半阙也确实写得豪气冲天,而且语言质朴,全是白话。下篇则温柔小意,表达心迹。

  种建中是曾随张载学习四书五经的弟子,之后又常年在西北军中,读兵法多过读诗书,对诗词歌赋并不熟悉,所以竟无法像蔡京那样,听懂明远借此曲表达的心意。

  如今种建中听见明远小声唱着:“幸有意中人,堪寻访……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种建中听得头大:看起来这个小师弟,在汴京城中要有人严加管束才行啊。才这点年纪,就已经在想着偎红倚翠,要去“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还了得?

  他看看明远醉意已经有了七分,连忙给向华使了个眼色。

  向华连忙去雇了一匹马过来,种建中扶着明远上马,看看他坐得还算稳当,便让他自己坐在马上。种建中自己牵着马,带着向华,穿过汴京入夜后依旧拥挤的闹市。

  明远坐在马背上摇头晃脑,将这首《鹤冲天》唱了一遍又一遍,种建中倒也有几分能理解。但他的理解与蔡京的不同,种建中是猜想明远见到蔡氏兄弟登科,而他自己又顺利通过了铨选,有了官职,只有明远一个人依旧是布衣一介的缘故。

  但不管如何,听明远唱着“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种建中突然感到格外不舒服。

  他这几天在驿馆中温书,小师弟却天天往外跑,难道还真的是去那些“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了?

  于是,种建中很严肃地将向华招到身边,低声问这小伴当:“师弟这几天,有没有去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向华:“什么叫‘见不得人的地方’?”

  种建中:……

  这叫他怎么解释才好。

  费了半天的口舌,向华稍稍有点明白了:“种郎君难道在问,那种‘遇仙’的地方?”

  种建中:“啊?遇仙?”

  谁知与他同乘一骑的明远,在马上吹了半天的凉风,酒渐渐醒了些,闻言顿时嘻嘻笑道:“种师兄,你……是不是嫉妒?嫉妒小弟年少风流,偎红倚翠?”

  种建中双眉顿时一轩:这小子胆敢来真的!

  明远在马上将手用力一挥:“小弟没有!小弟是……是这种人吗?”

  “那些在烟花巷陌里的,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可怜人儿……”

  “在那种地方消费……花钱,本身便是建立在她们的痛苦、不情愿和被践踏的尊严之上。所以小弟……小弟是绝对,绝对不会起那些地方,做那种下作腌臜事的——那绝不是真正的‘风流’。”

  种建中一下子全听明白了,忍不住想要开口赞一声“好”。

  他虽然从没去过花街柳巷,但在鄜延军中的时候,从一群军汉口中没少听过荤段子。只要一想到那些烟花女子迎来送往,绝非心甘情愿,多半是生活所迫,种建中便心生不忍,因此他也从不接近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