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210节(1 / 2)





  “因此,大人曾经设想过,由他来牵头,发起一个名为‘海事联合保险’的团体。大人前些年经商,多少有些收益,就以他的这份本钱作为缓冲,每次只从希望得到保障的海商手中收取少部分费用,但在发生损失的时候给予大额补偿。”

  明远一边说一边想:有个“爹”真好啊!

  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往“爹”的头上安。

  “大人相信,这世间的船越造越好,各位的船长与水手也越来越有经验。因此船只遇到风险而损毁货物的几率其实很低。”

  “因此,每一位海商只要缴纳少许保费,聚沙成塔,就足以弥补偶尔发生的货损。”

  “这就是大人认为这‘保险’生意大大可行的原因。”

  “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本钱以应付不时之需,但是无风无浪的时候又收入丰厚的行当……”

  明远侃侃而谈,而在座的海商无论哪一位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背后的道理一旦解释清楚,这些处处精明算计、以“利益”为先的商人们反而更加放心——这是一笔用来牟利的生意,而不是什么陷阱或者骗局。

  “那么,明小官人,您现在对这笔生意的投入是多少?”

  茶馆中不知哪个角落响起一声——这也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大家都想了解明远口中的“保险”生意,至少能够承担多少风险。

  “100万贯!”

  明远微笑着回答。

  “等到大人回来,我得到他的许可,应是可以投入500万贯作为这门生意的备付金。”

  100万……500万?!

  整个茶馆里顿时响起一片“嘶”的声音。

  难怪这位小郎君对于屈察的损失一点都不在意,明明可以不赔的,也给了个八成的补偿。

  人家根本就“不差钱”啊!

  这时,屈察高兴得双目流泪,一时间竟跪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自从这件事得到了一个完满的结果,他身上背负的压力一时尽去,此刻唯有尽情宣泄的份儿。

  而戴朋兴在一旁,想起他自己当初的经历,也忍不住唏嘘——

  如果,如果他的船出事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保险”;如果他身负巨债,赔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会有“保险”理赔向他伸来援手……

  戴朋兴正在胡思乱想,却见明远走过来,用手肘推推戴朋兴,说:“你忘记你身上还背着债务了吗?”

  戴朋兴猛醒:对啊,他身上还背着七万多贯的债务。

  此前做成了几笔保险生意,获得的佣金才不过几百贯。

  可是现在,现在正是推广保险业务的绝佳时刻啊!

  戴朋兴猛醒,赶紧收拾了茶馆里的一张小桌子,转身唤躲在一边的小丫头:“阿宝,去将阿爹的簿子取来!”

  阿宝一直听得似懂非懂,但是此刻却知道撒腿就跑,去将戴朋兴平日里记录保险生意的“台账”取来。

  戴朋兴赶紧出声吆喝:“各位都已经了解了这‘保险”是怎么回事,尽可以为自己的商船货物投一份‘保障’啊!”

  “您只需要告诉我您船只的出发点是哪里,到港哪里,船上的货物几何,到时我们自会核算出一个保费金额,并且到您的船上看过,就可以在官府的见证下签订契约了——”

  戴朋兴早已将这一套流程练得精熟,但此前没有多少使用的机会。

  谁知机会不来则已,一来吓人,整整一个下午,他招揽了价值将近六十万贯货品的“保险”生意,算下来保费应当至少有三万贯。

  也就是说,他一个下午,光佣金就赚了三千贯。

  海商保险生意,迎来突破,开始突飞猛进了。

  第193章 千万贯

  因为屈察的这一场“海损”, 导致明远的“保险”生意就像是突然打通了关窍一样,开始突飞猛进。

  这个现象或许明远曾有所预期,但是戴朋兴绝对没有预料到。

  他在忙碌了一整天, 并且破天荒地将“海事茶馆”的营业时间延长了1小时之后, 终于意识到一点:他身上背着的债务终于有望偿清了。

  当初明远可是亲口承诺了,三年之内一定能够让他还清欠款的。

  此时此刻, 戴朋兴畅想一回未来, 觉得三年之内他应该不仅能够偿清债务, 或许还能再挣下重整旗鼓的本钱。

  可到了那时,他守着如此赚钱的“保险”生意,又何必再去辛辛苦苦地跑海贸呢?

  茶馆打烊的时候, 戴朋兴带着妻子和女儿阿宝, 向过来帮忙的“同事”们道别:

  这是明远一早就给这保险生意安排了一个账房, 是杭州府的“会计学校”毕业的“优秀学员”。他来此就专门负责收取保险缴费, 并且时不时会来核对戴朋兴手中的账目。

  另外还有一个文书, 专门负责订立契约, 以及跑杭州府, 在官府的见证下“立契”。

  在屈察这件事之前, 这间海事茶馆虽然生意兴隆, 但是“保险”生意能成交的实在寥寥。

  这两个账房和文书每天到海事茶馆来“上班”,基本上就是吃吃喝喝,以及跟着戴朋兴学一些海商的门道。

  戴朋兴私心里实在是觉得没必要——明远竟然肯为了这冷冷清清的“保险”生意,多养这两个人。

  但是现在,“保险”生意一旦“爆发”,戴朋兴明显觉得自己一人之力根本不够用。有两个帮手帮他处理钱财和文书上的事实在是太棒了。他自己只要和人去磨嘴皮子就好。

  第二日, 戴朋兴提前一个小时将茶馆的门板放下来, 就见到已经有海商早早地候在茶馆外面, 等候与戴朋兴“详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