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0章(2 / 2)


  但这声音幽转而又绵长,静静地,让人遐想,声音清脆,如梦如幻,“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是山与水的天堂。

  群峰万种,犹如星罗棋布,有的如万马奔腾,有的如直插云霄,有的似傲视苍穹,有的似翠屏垂挂,有的雄踞傲立,有的高峨威猛,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气势滂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山麓峰颠,岩隙壑峰之间披着绿色的植被,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将群山掩映其中,这山似乎成了具有灵性的精灵一般,富有情趣,使人幻想。

  九曲溪,蜿蜒曲折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似泉歌鸟语,浪遏飞舟,篙点褐石,绿树红花,流水游云,浮云飞鸟,云绕山嶂,雾锁峰腰,雨罩群峰。

  身临于武夷山中,望着九曲溪穿梭于群山峻岭之中,有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横亘于万仞山峰之间,弯弯曲曲,如蛇飞舞,使人不觉感生出一股亲近自然之意。

  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若往若还,若即若离,烟霞翠岭,飘飘欲仙,腾云驾雾,别有一番滋味。

  这九曲溪长年溪水不断,淋淋淙淙,如一条深邃的大海一般,抚育着山间的一草一木,使得这山绿意盎然,犹如仙境,这九曲溪便是功不可没。

  溪水清澈无比,流淌于山间,山水掩映的白石,便能一眼见到,白石衬着溪水,溪水掩映着白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使得这静谧的山有了一丝灵动,有了一丝清新之气。

  武夷山中有处天游峰,这天游峰直入云霄,似乎便要穿破云层一般,从山下仰望峰顶,盛气凌人,高高的峰顶如同一个巨人一般,直冲九霄。

  山峰高耸入云,在云雾缭绕的峰顶俯瞰山下,犹如身在天上宫阙一般,云雾渺渺,这茫茫的云海便似大海中的波涛,翻滚升腾,变幻莫测,如仙如醉,宛如身临蓬莱仙境,遨游于仙山湖海。

  峰顶有一座一览亭,亭子濒临悬崖,高踞于万仞之颠,凭栏远眺,云雾环绕,如梦如幻。

  如若第一次登上这峰顶,立在这亭子之中,眺望万里河山,恐怕便会有一种如临仙境身在梦中的感觉。

  群峰悬浮于茫茫云海之中,九曲蜿蜒,竹筏轻荡,从一览亭向下望去,这武夷山的风景便尽收眼底,一处不剩,令人心旷神怡,陶然望归,似乎便要将这山当成了自己的栖居之所。

  当年徐霞客曾游遍中原各地,将中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饱览了中国的群山细川,大河古迹。

  徐霞客是个奇人,他不仅游遍大江南北,还能用文字将他一生的游记全数记下,著成了厚厚的旅游传记,成为无数江湖人竞相模仿的人物。

  当年徐霞客曾经游历武夷山,他曾有一句“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描述的便是这天游峰。

  由此可见,这天游峰被称为“武夷第一峰”,那便不是虚名了,怪不得众多名士风流皆称赞武夷山雄奇精妙。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夷群峰水玲珑(下)

  这天游峰中,曾有一段故事,当年武夷派的开派祖师,便在此峰深居十数年,足不下山,与世隔绝,外人也无从知晓。

  这位前辈名叫赵如烟,赵如烟是个武学奇才,当年拜在少林寺神僧莫言大师手里,莫言大师是当年武林之中的佼佼者。

  他身居于少林寺中,足不出户,却能洞悉天下大事,他的武功博而杂,杂而精,身兼十二项少林派绝技,在少林一派中,是名副其实的一等一高手。

  然而少林一派自从建寺以来,便是江湖上公认的武学大派,这名莫言大师的武功可谓是冠绝当世,无人能及,在武林之中人人称他为武功天下第一。

  许多人去求他学艺,有的人甚至变卖家当,特意出家,要拜入这位神僧的门下,以学得他十二般少林绝技中的一招半式。

  然而莫言大师似乎古怪至极,越有人来拜他为师,他却偏不收。

  他曾言道:“尔等为了学武,却抛开了自己的家事,抛却了自己的心,为了学武,竟然特意出家,这种人,学了武又能如何?

  我们学武,难道便是为了称雄称霸,害人害己?你们回去,好好想清楚这一节,突破了这一节,你们便能来拜我为师了……”

  许多人都愤愤而去,有的人暗地里骂他,还有的甚至连少林寺也一块骂了。

  当年在人群之中要拜莫言为师的,便有赵如烟在内,他那时一身白衣,风度翩翩,手摇羽扇,实为一个难得一见的少年公子。

  赵如烟向莫言拜师,也是为了能够在武功上能够有着惊人的造诣,然而当他听到莫言大师的这番话时,也是疑惑不解。

  但莫言是得道高僧,料想他的话必有深意,故而回去,思索了七天七夜,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明白了莫言大师所说的话。

  于是,赵如烟便到少林寺求见莫言,莫言问他:“你明白了吗?”

  赵如烟道:“大师,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

  莫言点点头,笑道:“好孩子,我有生之年能够收你这样的徒儿,我已经无憾了,从此之后,你便是我的徒儿了。”

  在场的众人尽皆呆了,赵如烟只说自己明白了,却未说明他明白了什么,这莫言大师却当场收他为徒,这使得众人个个目瞪口呆。

  这其中的种种疑团,无人知晓,直到现在,江湖上这件事仍然是个迷,永远也解不开的迷。

  从此之后,赵如烟便拜在了莫言大师的手下,随他学武,将莫言大师的武功尽数学会了,然而他并未剃度,当他学满之时,莫言大师便叫他离开少林寺,没有人知道莫言为何要让自己的徒弟离开少林?

  赵如烟从此便在江湖上消声匿迹,无数江湖豪杰,黑道白道,都在寻找他的下落,然而没有人能找到。

  赵如烟十余年来一直居住在这天游峰顶,这天游峰高踞半空,一般人决难到达。

  赵如烟在天游峰上过得逍遥自在,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突然灵光一山,参透了天下至理,于是便开创了武夷一派。

  赵如烟广览门下弟子,将这武夷派弄得犹如名门正派般让人惊讶,直到他下得天游峰的瞬间,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这十数年里到了哪里?

  当武夷派的威名响彻大江南北之后,才有人记得武夷派的开山祖师便是当年莫言大师的关门弟子赵如烟。

  这武夷派或许是因为祖师源出少林的缘故,派中的武功大都沿袭了少林正宗内功,唯有一门剑术摒弃了少林的正宗内功,此剑名为“武夷十三剑”。

  此剑是当年赵如烟在天游峰上参悟十数年,眺望万里,从武夷山的十三处风景变化而来,这剑法清新自然,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在江湖剑术之中,也排得上号。

  这剑虽是十三剑,然而一剑之中包含无数剑招,变化莫测,如雨如云,一剑之中可以生出两剑,两剑又生四剑,如此循环往复,剑剑相连,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剑阵,使人见而生畏。

  故老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游憩之处,世人以之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威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于幽静之山林。

  故多择有仙境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劝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

  武夷山洞为第十六洞天,周围一百二十里,绵延不绝,如带如屏,名为真升化玄天。

  而水帘洞,便是武夷山的洞中之胜,只见两股飞泉倾泻自三十多丈的斜覆岩顶,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在山间,让群山流水皆为之轻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