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7节(2 / 2)


  李奉恕知道,导择淘汰。徐文定公的《农政全书》里说选育种子,需要导择淘汰,去莠存良。大晏之前那么多朝代,也许,之后还会有。每一朝每一代都在喊“国祚万年”,哪个万年了。李奉恕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在主持这些朝代与帝王的导择淘汰,天么?真正万年的只有地之所载,华夏大好河山。一王朝覆灭,一王朝诞生——自炎黄始,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从古到如今。前朝覆灭,大晏兴盛。大晏也是得有那一天的,李奉恕攥着手,他知道,他有寿数终尽的那么一天,大晏也有。李奉恕可死,大晏可终,只是……绝对不是现在。

  不能是现在啊。

  李奉恕仿佛面对着冥冥的天道,隆隆运转,天灾人祸残酷地碾压过大晏,人力不可违。可他即便是只撼树蚍蜉,也要拼尽全力反抗。

  夕阳又要西下,李奉恕微笑:“你帮我看看,夕照美么。”

  王修轻笑:“美。”

  “日月升落往复不知几万年,若是日月能语,会说什么?”

  “也许什么都不说,天地不仁。”

  浓重的赤金色在天边一甩,张扬地飞开。

  王修偏头看李奉恕。李奉恕笑一笑。

  “不要害怕,我陪你。”王修悄悄捏住李奉恕斑驳的右手,轻轻说。

  白敬曾经写信给陆相晟请求支援粮食,只是右玉的番薯土豆没长好,麦子不交税,又得收留逃难来的难民,根本弄不出余粮。陆相晟看着白敬的信,心里凄然。到了北京,听周烈说甘州居然还有粮仓,陆相晟一回右玉立刻遣人快马去延安府,告诉白敬甘州还有个北大仓。

  白敬一接到信,差点昏过去。魏知府以为他怎么了,吓得打转:“白巡抚你你你没事吧……”

  白敬对魏知府来说是个希望,对延安府和陕北来说更是希望。白巡抚文文弱弱明明一副随时要厥过去的样子,竟然每天坚持下地干活,为了耕种拼了命。但是所有陕北人都知道,收成大多数时候跟拼命与否没关系,都是看天,看命。

  魏知府抹着眼泪跟白敬说过,有一年老天爷特别慈悲,风调雨顺的。结果就在要收庄稼的时候,闹了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

  “一片乌云过去,地里什么都不剩了。断头的半截庄稼杆插在地里,农人自尽的都有……有什么办法,有什么办法?”

  白敬咬牙:“熬过去,就行了。”

  魏知府小心翼翼:“那……摄政王殿下说的今年不交租税,是真的?”

  白敬割麦子:“是,真的。”

  他实在说不出话了,邹钟辕在一边用手巾擦汗,给白敬倒了碗水:“如果山西的土豆番薯种植成功,陕北也推行种,六年不用交租税。”

  全延安府都疯狂收麦子,连魏知府都要下地。老头子把心一横,命就这一条,玩吧。还是心痛交给闯军的粮食,早知道摄政王殿下说今年不用上缴京运年例,如果这些粮能留下来,今年冬天就根本不用担心饿死人了。

  魏知府的女儿魏姑娘领着所有女子没黑没夜地缝冬衣,秦军驻延安府第一年的冬天实在是很严峻。缺少军饷,也缺少冬衣。虽然秦军都在干活,毕竟已经耽误了耕种,今年收成太糟了。魏知府开了库房把所有能找到的布匹棉絮都翻出来,先做冬衣,挨过今年。

  布匹不够,魏知府开始跟延安府的富户周旋。魏知府当官当成老油条了,拉着白敬的虎皮当大旗。白敬让他亲眼见到了镇寇斩马剑,剑身上铭着“圣上钦裁”四个字,魏知府神魂激荡好几天,突然底气足了,官架也起来了。他这个知府灰头土脸这么些年,延安府的大族没看得起他的。突然有一天,发现魏知府官威汹涌澎湃,全都吓一跳,全都毕恭毕敬。

  魏知府这才感受到官威的用处。没有官威,没人当他是棵新鲜菜,只觉得他是根腌茄子。当他开始不阴不阳耍官威,好像事情反而容易办多了。

  魏知府一愣。十七年了,他把自己给忘了。

  当年也是意气风发的天子门生。“命运低,得三西”,官员都害怕被“发配”到山西陕西和江西,他高中之后的任命就是陕西延安府。偏他不信邪,他信仰“佐君惠民”,胡世宁有云,“瞒人之事勿为,害人之心勿存,有利于国之事,虽死不避”,壮年的魏知府单人匹马,揣着满腔热血,立即赴任,虽死不避。

  怎么就给忘了。

  魏知府面对着延安府的缙绅,有一瞬间恍惚。十七年前也是坐在这里,新官上任,缙绅道贺。那个人是自己么?不大像。这些年自以为圆滑委曲求全,不过是熟软的唯唯诺诺。上下不敢得罪,好像又上下全得罪了。

  魏知府笑一声。他在讥笑自己,满堂缙绅神色却一紧。他们面面相觑,立刻反思自己哪里说得不对。白巡抚不好惹,已经杀了人,镇寇斩马剑杀谁皇帝都不问。乡绅们叫苦,既然是“巡抚”,应该是“巡着抚”,怎么还不走了?

  “大家知道,近来年景一年比一年艰难。今年闯军来索走了粮食,没有办法,只能请诸位出来帮忙。大家同舟共济,撑过今年冬天。白巡抚直达天听,写奏章夸诸位两句,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一句话,诸位子孙的荣耀就全有了。我不才,也是科考出身,知道家风祖荫多重要。诸位的子孙都是读书种子,过了陛下的眼,前途如何便不需我赘言。在座都思量思量,如此机会,怎么能错过?”

  魏知府似笑非笑,堂中诸人觉得自己脖子上凉飕飕。

  但怎么凑,都凑不够。第一代秦军差点山穷水尽,白敬这个时候突然收到陆相晟的信,心里一激动,眼前一黑。陆相晟的信先到,京中研武堂指令后到,命令白敬遣人和陆相晟的人去甘州查看粮仓。

  白敬不用遣人,他自己亲自去看。全力奔波到达甘州,白敬冲进北大仓。

  周烈豁出一切守住的粮仓,不起眼地矗立着。守仓的把总已经换了许多个,前几任都因为守仓而牺牲。黑黑瘦瘦的把总严肃地检查了白敬的印信和周烈的亲笔信,才命令黑黑瘦瘦的士兵打开了粮仓——

  金灿灿的小米,白花花的面,储存得好好的种子。

  白敬的热泪涌出来。把总和士兵们手足无措,这位官爷哭什么?

  为了守北大仓,死过很多人。他们在严重饥荒的时候忠心耿耿地守着这么一座大粮仓,丝毫不怠慢。这些士兵可能都不怎么识字,也不知道“上罄其诚以报其主,下竭其力以惠其民”这两句话。他们没说过,只是用命践行了。

  白敬对守仓的军队深深一揖:“白敬,惭愧至极。”

  那黑瘦把总吓一跳:“当不得,当不得,官爷你这是做什么。”

  然后他非常不舍:“这些粮,官爷都要运走?”

  周烈给白敬写信的意味简直就是哀求了,能不能分一些给甘州?

  白敬一锤定音:“并不全运走,甘州也要分一些。年景如此,大晏上下一心,共渡难关。”

  有这些赤胆忠诚的人在,大晏一定会挨过去的。

  一定。

  第147章

  白敬在甘州北大仓拟定粮食派发办法, 命令一起来的薛清泉盯着甘州的赈济, 他押运一部分粮食立刻启程回延安府。

  不要命地日夜兼程,尽最快可能回延安府,以稳定人心。白敬心里想着甘州,想着延安府,想着守仓把总, 想着魏知府。

  必须要跟老天抢时间, 必须要抢, 他下定决心, 什么后果都计较不了了。西北一定要稳。为什么西北会有闯军, 为什么高闯王能纵横西北十年,为什么闯军能一路长驱南下烧了仁祖皇陵还没人反抗!

  他考察了凤阳的卫所。仁祖皇陵的守陵太监还率领内侍们拼死反抗,凤阳卫所的人居然大部分倒戈了。凤阳总兵迟缓三天是为了要从别的地方调兵。卫所兵形同农奴,给谁打长工不是打, 谁还记得要守土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