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临安美食录第26节(1 / 2)





  第二十五章 璎珞茶花糕(二更)

  “三哥!”陈雪所乍看见牧倾酒就亲热扑了过来。

  他们是自小长大的情谊, 牧倾酒先前带着他们满临安城胡闹,给成国公的战马洗澡、在一窟鬼茶坊扮鬼吓唬过往客商、往瑶光帝姬身上扔“吊死鬼”毛虫,反正没干过好事。

  虽然牧倾酒忽然一夜之间不与他们胡闹了, 可他们还是唯牧倾酒马首是瞻。

  小郎君嘛,总向往马革裹尸飒沓如流星的军营生涯,特别是这个三哥一人居然去了青州煽动当地百姓揭竿而起打得敌国落花流水还带了万把人的队伍回到了大宋, 简直就是少年英雄。

  是以他凑过来格外亲热:“三哥,你买烧伤膏?快别买了, 明儿, 不今晚我就送一瓶宫里出来的膏药给你。”

  “不了。”牧倾酒淡淡道, “宫里的膏药我有。”

  “那我来给三哥买!”陈雪所热热切切吩咐店小二, “拿你们店里最好的膏药出来。”

  小二一看是位不差钱的主儿, 当即热情起来,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瓷瓶, 还□□塞子给两位示意:“您瞧,这抹在手上, 不过半天便好。”

  “那便包起来了。三哥,您还要点什么?”陈雪所大手一挥, 又神神秘秘凑到牧倾酒跟前, “三哥,你怎的回来了?可是又有战事?”

  牧倾酒好笑摇摇头:“你啊, 倒是将心思放在读书上。”

  “我这不是要劳逸结合么?”陈雪所还委屈上了,仍不忘打探, “回头有战事,您一定带着我,我做个马前卒!给您牵马!也好叫那帮小子们眼热。”

  牧倾酒接过药膏,细细藏在怀里, 这又匆匆飞身上马,笑道:“小六,你瞧,那不是你爹来了?”

  陈雪所一探头,果然见他爹陈驸马正从街头踱步过来,慌得一缩头,小声问小二:“你们后门在哪?”

  手忙脚乱往后院跑之际还不忘喊一句:“三哥,别忘了我说的,弟弟别的不行,玩马那是行家!”

  牧倾酒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轻轻说一声:“你还是别上战场的好,当那是什么好地方。”

  说罢,打马而走。

  二月十五是花朝节,这是浙江乡下的风俗,认为花朝节是春天才刚开始的象征,是以到了这一天,大宋的百姓或往钱塘门外的大小园林去闲逛,或往西湖便泛舟。

  曼娘却不得空,先是做了许多道花馔,而后便是白歌阑马车到了,请她过去做菜,出手大方,上来先给曼娘五十两银子。

  曼娘将手里的东西收拾好就跟着她出去,马车一直走过了紫阳山,又经过了太史局,七绕八拐出了清波门随后又上了船。

  白歌阑见曼娘一直不叫苦叫累,反而泰然自若,倒生了几份敬佩的心思:“没想到你倒是个沉得住气的。”

  曼娘瞥她一眼:“横竖你给银子了。”

  白歌阑一愣,旋即“噗嗤”一笑,这才道:“今日是去给我祖母做菜,她老人家年纪大了以后便常居山上别业,家人劝也劝不下来,我这回去探望又得知她老人家不怎么吃东西,幸好她曾提到过年轻时爱吃小四海,便叫你来试一试。”

  曼娘颔首:“既是年纪大了,我便再做些清淡之物。”

  跨虹桥一直到娄霞山才下了船,这才看到河边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庄园。

  此时临安周围山上的寺庙都已开始鸣钟,头陀们瞧着木鱼开始报时:“天色晴朗,今日无雨。”

  曼娘便随白歌阑走了进去,庄园内婢女齐整,曼娘瞧那些婢女们一举一动皆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做派,心里纳罕。

  待行至中庭,见厅中一棵树桃树,桃树如今正值花期,桃花盛开灼灼其华,树下坐着一位头发发白的老夫人,兀廊里一水站着服侍的婢女。

  白歌阑上前嗔怪道:“婆婆,您怎得又来厅里,被风吹了可如何是好。”

  老夫人扶着她的手站起来:“今儿个可是花朝节呢,暖和着哩。”

  白歌阑便介绍道:“我给您找来了一位大厨,今儿您便尝尝她的做的菜。”

  “好好好!”老夫人一叠声道。

  便有婢女将曼娘带到后厨。

  曼娘见不多时便端菜上桌,老夫人看见小四海果然神色有些怔忪:“这不是,这不是小四海么?”

  “正是!”白歌阑笑道,“您老念叨小四海,我恰好前几天遇上这位恒曼娘会做,便将她请了来。”

  老夫人尝了一尝,腌蟹膏流黄,红羊焖烂软糯,粟米饭颗粒分明,鰕魚鲜美,每一道菜都让她想起过去,不由得开始喃喃自语:“真像以前尝过的味道。”

  白歌阑喜不自胜:“婆婆喜欢就好。”

  老夫人忽然神色一顿,看见了一道璎珞茶花糕,糕点被捏成盛放的茶花形状,旁边撒着点点滴滴鲜红的璎珞果,瞧着竟如在山野之间。

  “这是……”她神色有些激动。

  曼娘解释道:“今日是花朝节,我便给老夫人多做了一道花馔。”

  老夫人颤抖着夹起那道茶花糕。

  糕体近乎透明,看得见里头微红色的馅料,闻之有淡淡的红豆香气,而璎珞果红艳可爱,若不仔细看压根不敢相信这居然是假的。

  老夫人脸上神色着急又有点奇怪的热切:“为何……你会做这道糕点?”

  嗯?从未有人问过这种问题。

  曼娘先是一愣,歪着脑袋仔细一想:“这糕点是我爹教我的,我祖上是开酒楼的,估摸着这道菜是祖上传下来的吧。”

  老妇人神色渐缓,脸上多了丝落寞:“也是,我老了,镇日里想东想西。这糕点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只是当年与我同吃这糕点的故人去了。”

  她用完膳后又与曼娘说了会子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