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2节(2 / 2)


  用仇沂州的话说就是:“即便圣人知晓您的心意,可到底您屡立奇功,若还是小小县令,岂不令朝臣和百姓们灰心?”

  试问他老人家这样的根基、这样的功劳都不能升官儿,日后旁人还有什么指望?

  圣人一贯赏罚分明,哪怕就为了安抚人心呢,也势必要给他把官衔提一提了。

  庞牧再次挠头,恨不得将头顶都挠秃了,仰天长叹道:“真是左右为难啊!”

  当更大的官儿,自然能为更多人做主,这是好事;

  可话又说回来,官儿越大事儿越多,光这几日暂代知府一职吧,他就险些被海水一样的公文和琐事给烦死。

  暂代尚且如此,若是回头正式走马上任了,那还了得?

  天下头一号因为升官而愁眉苦脸的大人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试探着看向众人,“你们说,我再写个辞官的折子?”

  话音未落,众人便齐齐摇头,异口同声道:“异想天开!”

  早年圣人之所以准奏……其实对他究竟能不能干好文官也有些没谱,不然也不至于同意他将一票原班人马统统带过来。不然只怕一个廖无言出任知府都绰绰有余了。

  可现如今,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庞牧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文官干的真是有模有样!

  或者说恰恰因为他不走寻常路,一来依仗圣人信任,二来一地文武实权尽握于手,反而没有顾忌,远比一般文臣来的更加干脆。

  照这么下去,只要他自己不犯浑,班底也不倒,到哪儿都是个好文官料子,圣人自然不傻,又怎么会轻易放过?

  见大家都这么说,庞牧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瘫在椅子上,双目失神的望着房梁,喃喃道:“完了,真要升官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断来断去确实不好,今天加更,一鼓作气把这个案子结了!后续真正结局也会在后面的章节中陆续放出哈,不过不会像这样集中讲述,就是很自然的穿插进行那种,大家放心!

  关于庞牧为啥不杀族长等一干主犯,在这里稍微解释下,正因为他们是主犯,所以杀不得。因为这个案子太大了,必须得报到朝廷,由圣人亲自过问。他杀那些从犯杀鸡儆猴,放到别人身上,如果有心整治的话,也能算把柄了,这里算是金手指外挂,谁让圣人信任他不是?侦查过程中有伤亡在所难免,而且如果没有足够威慑,也撬不开薛家庄众人的嘴,所以圣人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甚至还会说的当机立断办得好。可如果连主犯都弄死了……这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庞大人和仇沂州等人已经联合上书请求判极刑,基本上就定了。

  啥属于极刑呢?什么千刀万剐啊,车裂啊,腰斩啊,活埋啊,沉渊啊,都算,花样很多的!

  庞大人:“……完了,真要升官儿了1”

  大禄朝一众苦熬资历的官员:“……完了,真想犯上作乱了!”

  人比人,气死人!

  第67章

  庞牧上任平安县令至今已有将近十个月, 中间侦办过的案件不少,既有东家长西家短鸡毛蒜皮的小事, 也有赵良神仙粉之类的大案, 可即便是后者, 影响也大多局限在文人和达官显贵范围内,远不如此次薛家庄活祭一案来的深远。

  尤其圣人生怕还有类似的漏网之鱼, 索性下了一道旨意,命钦差心腹奔赴各地, 重新进行人口登记普查,并查明各处人口收入和生活方式……

  年轻的帝王浑身有使不完的精力和干劲,全神贯注的想要叫这刚接到手的旧山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庞牧一面与钦差交涉,一面又要应对圣人三不五时顺着八百里加急过来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忙的不可开交。他虽熟练地忽略掉里头那些想念的话语, 但总觉得这次……升官是跑不了了。

  唉,真叫人头疼。

  因牵涉众多,历时又久, 庞牧不得不先将平安县衙内准备带走的人马挪到都昌府衙内,穿插着跟新任平安县令交接了,再静静等待属于自己的调令。

  新任平安县令张清是个老实人, 因没有门路,考中进士后足足在京里苦熬了八年。

  他生生熬过了后半段战争, 熬死了老皇帝,本以为此生都只能与藏书库为伍时,新帝竟看中了他的沉稳踏实和本分, 一份圣旨下来,总算叫这个已经要准备当爷爷的老进士头一回成了手握实权的人物。

  虽然只有七品,可到底是一方父母,凡事自己都能做得了主,比在京城看人白眼仰人鼻息的日子舒坦不知多少倍,转过年来就四十六了的张清很知足。

  对老实人,庞牧还是很照顾的,忙里偷闲跟他说了平安县衙的大体情况,还特意唤了韩老三来,指着张清道:“从今往后,这就是你们新知县了,你不许偷懒,日后也好生辅佐。”

  这些日子韩老三也正惴惴不安呢,心想好不容易扒上庞大人这条线儿,眼瞅着要混出头来了,谁能想到皇帝老儿这么不开眼,竟直接给换了天!

  如今有了庞大人这话,他这一颗心可算是落回肚子里去了。

  韩老三感激涕零,跪下结结实实磕了几个头,“大人放心,日后张大人指东,小人绝不打西!保准跟您在时都一个样儿!”

  张清丝毫没有被人安插眼线的担忧,甚至很感激。

  谁都知道他是个光棍儿县令,一头毛驴、两辆马车带着全家七口人来的,别说心腹了,就连小厮也只有一个呢!

  现在看庞牧连培养好的“黑道”人手都一股脑儿给了自己使唤,衙门上下也重新敲打过,张清就有些不好意思,一揖到地。

  “下官,下官一定好生做,绝不堕了大人威名。”

  早年平安县衙是个什么光景,张清也有所耳闻,那是匪盗成患啊!定国公过来不到一年,三下五除二剿匪不说,又铲除了许多隐藏的毒瘤,如今且不到考核的时候呢,自己就来顶了缺,怎么看都是占了便宜。

  人家打的这样好基础,若自己再干不好,真不如辞官回老家种地去。

  庞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为国效力,没什么好说的,我自有去处。对了,顺便还要跟你讨几个人……”

  原先就跟着来的自然不必说,而平安县衙内也颇有几个对脾气的,如今庞牧要走了,也提前问了大家的意思,若是各方面情况都允许的,就也跟着去,人员缺口自有他填补。

  庞牧最看重的莫过于刘捕头和林平,奈何前者年纪大了,夫妻俩的父母并七大姑八大姨都在此间,不便挪动,也只好留下,正好帮一帮这个没什么经验的高龄县令。

  倒是林平,翻过年去也才十九,家中又不止他一个儿子,都巴不得这小子跟着贵人出去长见识混资历。得知庞牧有意提携后,林家人二话不说开了祠堂烧了香,欢天喜地的告诉了祖宗,连夜收拾行李把人打包送过来了。

  那会儿晏骄正带着阿苗和杏花收拾东西,出门碰见满脸通红的林平还吃了一惊,以为他被家人遗弃了……

  郭仵作是土生土长的平安县人,可他到底是个技术痴,舍不得跟晏骄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就跟庞牧正式打了申请,连着老爹老娘一并带来,决定跟大家伙儿投奔天涯海角去了。

  知府衙门足足有宽宽敞敞的四进,光院子就好几个,大家都住的开。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