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第41节(2 / 2)


  这还真是巧了。

  廖初也觉得挺有意思。

  什么父母教育什么样的孩子,柳溪这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错,想必他的女儿也差不到哪里去。

  看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果果开学第一天就能交到好朋友呢。

  以后两个孩子一起上学、放学,彼此之间也能有个照应。

  孩子送进去了,家长们却不想走,干站在这里有点尴尬。

  柳溪就问廖初等会儿怎么安排。

  廖初道:“难得出来一趟,我准备在这边的菜市场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一样食材。”

  这一带已经很靠外环了,再往北走几公里就是本市最大的城际农贸市场,有很多源头直供的商铺和摊点,一般市场和超市没有的食材,这里也会有。

  柳溪最近不用赶稿子,也是打算等下午女儿放了学一起回家。

  他正不知该怎么消遣接下来的时间,听了这话就说:“这么着吧,相逢即是缘,我也想来外面看看这些烟火气,给下一本小说采个风。方便的话,咱们一块儿,我向你学习一下这个烹饪的技巧。”

  虽说能叫外卖,或者是去外面吃,但饮食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了相当重的比例,尤其是亲子之间的交流,很大一部分发生在烹饪和进餐过程中。

  如果他能学那么一两手,以后跟女儿的关系肯定会更亲密。

  廖初没什么意见。

  说起来,他这个监护人还是半路得来的,对于养孩子这方面的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

  人家跟自己学厨艺,自己也可以借机跟人家取经。

  聊到养孩子,柳溪的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

  “这事你还真问对人了,”柳溪扶了扶金边眼镜,胸有成竹道,“其实之前我们不住在清江市,我太太的公司在隔壁市,后来我们家倩倩准备要上学了嘛,就做了特别多调查和工作,发现这边的青叶幼儿园很不错……”

  走进菜市场的柳溪,就跟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似的,看什么什么稀罕。

  他跟着廖初走了两步,满脸好奇地拿起摊子上一把绿菜,“哇哈,这个韭菜好强壮啊!”

  摊主:“……”

  廖初:“……那是蒜苗。”

  “哦哦。”柳溪恍然大悟,又小心翼翼给人家放回去。

  然后又使劲看了几眼:

  嗯,这叫蒜苗,下次注意。

  发生了把蒜苗认成韭菜的乌龙之后,柳溪明显谨慎许多,再开口之前就先跟廖初偷偷确认。

  “对了,咱们这幼儿园的老师都大有来头。”在经历了十次出手,八次认错之后,柳溪好像终于接受了自己对烹饪方面毫无天赋的现实,继续把话题转回养孩子。

  “尤其是那个余渝老师,你别看他年轻,听说是个神童跳级来的,大学期间就在国内外好几家重量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很有一套的。

  听说之前他研究生还没毕业,就有好几家幼儿园的负责人去学校直接对接了……”

  柳溪和太太原就倾向青叶幼儿园,确定余渝会来这里执教之后当场拍板,先过来在绿园区买了一套房子,年初刚装修好。

  因为柳溪的工作性质特殊,对于时间和地点要求并不苛刻,所以平时主要由他负责带孩子,太太有时间就从隔壁城市过来一家三口团聚。

  这些信息廖初还真是不清楚。

  他只是觉得那个叫余渝的老师给人第一印象非常好,很值得信赖,却没想到竟然这么了不起。

  想到这里,他不自觉摸了摸口袋。

  那里放着两枚金灿灿的感情果,很温暖。

  一路上,柳溪的嘴就没停下来过。

  要么跟廖初分享他和太太的养娃心得,要么就抓着菜市场的菜贩们聊天,刨根问底打听各种故事。

  有的菜贩子愿意说,他就乐颠颠听,偶尔甚至还会掏出录音笔来记录。

  有的不愿意说,他也不介意,照样笑呵呵。

  廖初也是开了眼界。

  中间柳溪说得口干舌燥,跑到路边买水,顺手递给廖出一瓶,“我是不是有点话唠啊?”

  廖初点头。

  话确实多,现在他耳朵里还嗡嗡的,活像跑过去一群嘎嘎叫的鸭子。

  柳溪震惊于他的耿直,有点尴尬的挠头。

  “干我们这一行的吧,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埋头写稿子,基本上不跟人说话,时间长了,语言功能都要退化了,所以难得出来,就拼命跟人说……”

  他和好多同行都是这个样子,经常在社恐和社牛之间反复摇摆,很有点人格分裂的前兆。

  正说着,就见廖初停下脚步。

  柳溪顺着伸脖子一看,才要开口,却又赶紧刹住,小声问廖初,“这个我记不真切了,是什么螺来着?

  谁知这个菜贩子耳朵尖,直接扯着嗓子喊:“这是田螺,这一批特别肥,先生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