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3章雪上加霜?(两章合一)(第二更与(2 / 2)

  众人一见此人正是宋国公萧瑀。

  萧瑀字时文,南兰陵人,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如此一来,支持反对各半。

  而李承乾敢提出这个改革方案,就已经做好了辩论的准备。

  他道:“我以为,可以从长安开始实行,正好我大唐学府正处于长安!若是能起到作用,那到明年年初可推行,至于科举照常进行。”

  他提出此方案正好应对了萧瑀的质疑。

  萧瑀竟然耍赖道:“反正臣反对!”

  不为别的,因为房玄龄等人赞成,他就要反对,说什么也要对着干。

  这话一出,让李孝常等人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但是李承乾却直接略过萧瑀的反对,毕竟这皇帝还是李世民,他萧瑀算老几?

  自己有五大国公的支援,还有户部尚书等人,论份量,肯定比之而过。

  他们有谁?

  除了宋国公萧瑀之外,还有谁?

  没有人能比得过他的阵容。

  况且刚才还有李世民的骂。

  接下来李世民百分九十以上会同意此草案。

  取消良贱之分的好处十分之多,李世民不是傻子,他自然可以看到。

  这不仅是对工匠、商人以及奴仆是一个大好处,对于打压士族也是一个利器。

  你说你是士族,有什么证据?你高人一等?你有什么证据?

  当大唐律法规定大家都是自由民,拥有一样的户口的时候,那么都是平等的,怎么就你高人一等了?

  而官员的权利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们的权利是由他们所担任的官职决定的。

  若是户籍一改下去,那么什么工匠、商人、手艺人等只不过是一咱职业罢了,而不是一种户籍。

  “陛下,您觉得呢?”

  李承乾直接将话题终结,直接问了李世民。

  那么众臣将目光汇聚于李世民身上。

  “观音婢,你觉得如何?”

  长孙皇后道:“至于大唐长远而言,妾身觉得孙钱的提案十分不错。可以执行!”

  长孙皇后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她的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此话一出,大臣们有喜有忧,至于当户籍改革下去,是否会带来带来的腥风血雨,李承乾可不在乎,所有阻碍大唐进步的人都要灭亡。

  长孙皇后的话一出,李世民来了精神。

  “好!朕决定,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魏征……”

  他一连叫了近半的大臣。

  “臣在!”

  “朕限你们于明天天明之前,由孙钱带头,将这份草案再次修正,修到适合我大唐发展之策!但主要思想不可变,一切以此草案为范本!懂?”

  李承乾提出的中心思想,李世民一点都不想变。因为变了就没有改革的意味。

  众臣应道:“是!”

  此时李承乾却出来说道:“陛下,儿臣请求参与其中!”

  说什么自己也要领这个头,不能让这些人将自己的东西改坏了,虽然他只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写好的草案,但这些全是由才子能力所造。

  这些人能改成啥样?无非就是加一些细则上去。

  无论怎么样,他都要参与才是。

  长孙皇后在一边道:“陛下,此是正好让太子殿下可以有经验,可行!”

  李孝常却是阻止道:“不可,太子殿下,正处于长身体,不可太过劳累!”

  长孙安业也道:“是啊,太子殿下最近辛苦得很,不能再劳累了!”

  还有萧瑀等人竟然也主动的关心起李承乾来。

  不料李承乾却怼道:“多谢你们劳心,这事,不用一天,最迟下午便可以造好!”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于劳累一说。

  可却是落下了一个自大的形象。

  李孝常纠正道:“太子殿下,修改这户籍一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得反复论证才是。”

  “李尚书不信?”

  李承乾如是道。

  何止于李孝常不信,这里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不怎么相信李承乾说的话。

  长孙安业道:“此事不能儿戏!”

  “那本王改给你们看!”

  对于众人的看不起,李承乾表现得十分淡定。

  “太子殿下,这还是让臣等来做吧!”

  房玄龄说道。

  “不必了邢国公,你们还有事要忙,此事便由本王来处理!”

  随后又道:“陛下,是否……”

  李世民不等李承乾说话,直接道:“准!”

  如果能快些结果,当然是最好了。

  “是!陛下!”

  随后李承乾便喝道:“来人,准备一百张纸!”

  说完,便有人取了一百张纸出来,而李承乾则是拿出了准备好的钢笔,正要开始写时。

  却被李孝常制止。

  “太子殿下不用看这章程?”

  “本王早已经倒背如流,为何还要一条一条的对照?且看本王书写完整与你们看看!”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什么?倒背如流?那基本是过目不忘了。

  更有甚者还要当场写出,那已经又是震惊了众人。

  有人就想看看李承乾到时候要怎么写。

  便是一副瞧不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