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0节(1 / 2)





  这可给一些年轻人泼冷水了。咋感觉和自己想的不大一样?

  这会儿坐在火车上,有人想到这些‘前辈’给的信息,就忍不住紧张。“听说是去开荒,前些年开始,就有人去建设兵团开荒的。其实就是种地,只是这是有组织的种地。”

  “种地就种地,我们有知识,我相信就算种地,我们也能种得更好。”

  “种地是光荣的,可是……”要一辈子种地吗?

  这话没人问出口,因为下乡是光荣的,劳动是光荣的。觉得种地不好,那是思想觉悟不高。

  哪怕很多人心中其实忐忑,面上也是表现的很积极的样子。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众人终于踏上了目的地。

  开始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直到到了连队,他们才发现好像有点儿不一样。

  比如他们连队里面机器是不是太多了?

  开垦土地有机器,播种有机器,听说收割都有机器。

  他们晚上还要参加学习。不是单纯的学思想,而是学数理化。因为不管是其使用机器,还是施肥,科学种植,都需要知识。

  “……”这,这好像比想的要好很多啊。甚至感觉自己的知识有点不够用,还得来边疆学习的。

  晚上上课的时候,连队里面的人告诉他们,这个培训班别不当回事。因为他们时常有招工考试的机会。现在边疆建厂越来越多了,他们很多人都有机会去当工人。

  当工人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这些年轻人二话不说,都不需要适应环境了,就开始积极的参与学习中来了。都开始努力表现自己。

  随着天气渐暖,来边疆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了。林安安偶尔回大院,都能发现路上来往行人比以前多。

  要是搁在刚来这边的那会儿,这里可真是荒无人烟的。

  可现在道路两边竟然也建了营地,搞开发了。两边路上工厂也立了起来了。人来人往的,人气越来越旺了。

  林安安琢磨着,这样发展下去,以后买东西就不用去城区了。这边就能发展出一个街道出来了。

  除了年轻人来得多,从各地也陆续调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过来了。隔壁的三区住不下去,就开始建设四区了。

  除了建设实验区,各地开始建设学校了。夜校,培训学校之类的。

  倒是不需要林安安他们去教学了,因为到时候会安排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教学。都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可比林安安她们更适合教学工作。

  ……

  林安安也乐得解放自己的时间,全身心投入研究。最近还在继续研究计算机语言。

  虽然已经出了成果了,可林安安总觉得还不够好,还能更好。邱福生教授倒是给她很多支持。将他自己积累的一些成果资料都分享给林安安阅读。丝毫没有藏着掖着。

  按照邱福生教授说的人,人都到这里来了,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不好好培养下一代接班人,那这一身所学岂不是要浪费?

  最重要的是,林安安用实力证明了,她在这方面有极高的天分。

  他也希望林安安能让华国的计算机语言飞跃发展,也许有一天还能做一个领先世界的美梦。

  就在林安安埋头研究的时候,沈禹行的研发团队终于攻坚成功,攻克难题。获得了成功。研发出了属于华国的光刻机。

  林安安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涌现出一股难言的欣喜。

  她不懂光刻机技术,但是她知道,这个技术的成功意味着什么。

  而且也知道,国外将这一技术封锁得多严重。研发这个技术,就是一片空白的基础上面进行研发的。

  沈禹行竟然成功了!

  第101章

  光刻机技术的成功, 可让实验区热闹起来了。

  因为光刻机技术科不单单是对半导体有用,许多实验室都是用得上的。有了这个技术支持,好些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要不然国外也不可能将这个技术封锁得这么紧密。

  林安安作为计算机相关研究员, 跟着几个教授一起, 也见证光刻机技术的验证过程。

  这台光刻机属于分布重复式光刻机。它并不算完美,可它的存在,意味着打破了封锁。

  在见证它成功的完成了一次实验验证之后,实验室内所有人欢欣鼓舞。

  “是我们自己的光刻机!”陶教授激动道。

  这一声呼喊让在场的人不少都红了眼眶。

  林安安也盯着瞧了半天,心中很是激荡。她抬头看沈禹行,沈禹行也正看着她。她顿时开心的笑了。

  沈禹行耳朵渐渐红了,心中终于有了成功的喜悦。

  这种得到认可的成功,让他心情澎湃, 仿佛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喜悦。

  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成功有什么好欣喜的,对于曾经的他来说, 成功只是意味着功课一个难题而已。

  如今又多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他很庆幸自己有这个能力。

  趁着教授们对光刻机感兴趣, 沈禹行挪过来, 和林安安并列站着, “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