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028章 蒲英的归途(2 / 2)


可是,蒲英并不害怕!

经历了那么多,她早已经什么都不怕了。

一路上,只要路过有利地形,她就会停下来,用机炮和机枪轮流扫射,造成了无数处山体崖壁的坍塌。这也导致列马公路的交通在几天内都陷入了瘫痪。

没多久之后,油料耗尽。蒲英毫不留恋地下车,临行前带走了那杆狙击步枪和充足的子弹。

一枪在手的蒲英,更是什么都不怕了!

沿着列马山路行走一段之后。听到来路上有车,蒲英机警地躲到了路边的岩石边。

原来是一队军用吉普车和数辆摩托车。

不用说。这些印度军人应该是前方的兵营在接到通知后,派来查看的小分队。

蒲英等他们走后,更加快了下山的脚步,不过这时她都挑险峻的小路,但却是捷径而行。

走到中午时分,蒲英看到了那个兵营。

这个兵营的规模要小得多,大约是只有几十人的排级。没有步战车。但他们还是在哨所旁边的公路上,拦起了路障,不准车辆通过。

路障的对面,列城方向的来车。已经堵了长长的一列。司机、乘客们大多站在公路边,三五成群地议论着,还有的围在路障这里打听情况。

这兵营虽小,也有十来支枪,就凭蒲英一人一枪。还是收拾不下来,何况还有那么多平民。

蒲英只好放弃了,又绕了个弯路,从山岭后下去。

当翻过两座山岭之后,她又回到了公路边。化妆后伸手拦下了一辆过路的越野车。

车上是两个普通的拉达克商人,被蒲英拿刀和枪威胁着,不得不倒转了车头,向列城方向开去。

那刀还是雪狐送的,蒲英一直贴身收藏,几乎从不离身。

不是因为这刀华丽有收藏纪念意义,而是因为这其实是一把伪装得极好的匕首枪。

刀的手柄里藏有三发子弹,不必拔刀就可以发射出去,非常有隐蔽性。而且为了提高杀伤力,那弹头上还涂有见血封喉的毒药,所以是蒲英重要的防身利器,不到最危险关头不会使用的。

江央多吉没能看出这刀的奥秘,洛桑那个老狐狸倒是嗅出了刀里的危险气息,好在他对蒲英没有恶意,也就没有揭穿她。

只是,由于有才仁的帮助,蒲英才一直没有用到这把刀以及其它的防护措施。

蒲英一看到这把刀,就会想起才仁,想起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她其实很想对才仁说:你不该这样的,我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哪有那么容易被他们治死?

而且,就算我真的死了,那也是死得其所!

我为了我的任务和信念而死,而你,是为了什么?

你不过是一介平民,我的事与你无关!

你知道吗?你这个傻子!

逃亡的路上,蒲英的脑子一闪念,就会出现才仁在火光中的身影。

她不敢多想,每到这时,就逼自己不要再去想了!

现在,逃亡才是最大的事!

混在众多返回列城的车辆里,蒲英很快就离开了山区,于子夜时分回到了列城之外的印度河河谷地带。

蒲英潜入一户拉达克牧人的家里,偷了他们家的马匹和衣物,化妆后潜入了拉达克山脉。

恰在这时,印度多家媒体开始炒作中印边境帐篷对峙事件,要求政府一定要强硬应对。

新当选没几个月的印度总理,马上命令内阁国防秘书夏尔马前往拉达克地区,向前线的边境警察和北方陆军总部司令传达他的意见。

不久,一个山地步兵团开向了拉达克地区,企图向中国施压。

在这样的气氛下,前方正在进行国旗会谈的双方前线指挥官,只能宣告会谈失败。

第二天,外媒通过卫星发现,中方的帐篷营地又新开来了数辆大卡车——这是在补充物资、长期驻扎的节奏吗?

同时,印度营地也新开来了数辆运兵的大卡车——这是前赴后继、针锋相对的节奏吗?

那印度军车上下来的是一群来自旁遮普邦的锡克士兵。他们按照传统,都留着大胡子,缠着富有特色的船形包头。由于锡克族禀性忠诚勇敢,所以一直是印度军队的主要兵源。

两边相距不到二百米的军营里,都在忙碌地下兵、下物资。

忽然,中国士兵们听到对面军营方向传来了一阵咿哩哇啦的喊声。

抬头一看,一名锡克族士兵正飞快地向这边跑来!

在海拔快五千米的地方,以这么快的速度跑步,“他”真是不要命了?

哨兵端起了枪,对准“他”,喊出一句英语:“stop!pleaseback!”

那人却一下子甩掉了枪,并将头顶的白色缠头扯开,边挥舞那白布,边喊道:“别开枪!我是中国人!”

竟然是字正腔圆的中文,而且还是女声!

ps:

借用了13年的帐篷对峙事件,真实的内幕肯定不是这样的,小说里写个乐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