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节海军军费挪用疑案(2 / 2)




海军衙门几百万两的经费和几百万两的存银,户部盯着,海军衙门的领导奕譞也正好有这个便利条件,反正先完成自己的任务再说。于是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借拨、垫付……



奕譞还授意李鸿章以“海军衙门筹款以备急需”的名义,分别向两江、两广、湖广、四川、江苏等地督抚勒捐,说弄点特殊经费。没想到各地督抚一使劲,竟划拉来260万两,存着能得利息40万两。说的好听是存到大英银行,260万两本金用作购舰之用,利息用作工程。但说好的购舰本金呢?



同时海军衙门收到各省的海防捐银157.8万两,如果说海军衙门的经费不仅仅是海防经费,但这些钱可都是专项经费了。这些钱都去哪儿了呢?



还有一些是通过海军衙门转的款项。



包括向外洋借款,以用于工程建设,也走海军衙门。象“每年内务府经费银内拨十万两归工程处应用”于三海工程,正好福建海关每年需解内务府银10万两,因此户部指定福建海关直接解往工程处。但按懿旨“自光绪十二年起至二十一年止”,怎么能能满足三海工程进度的需要?时间等不起啊。于是奕譞与李鸿章协商,李鸿章办洋务、搞外交,接触外商多,由他出面走关系,先向德商筹借大笔款项以应急需,以后再用福建海关的解银逐年偿还。德商借款共折银约“一百零一万四千三百余两”,这笔借款先解往海军衙门,再由海军衙门陆续转解工程处应用。



看来,通过正当的渠道“走账”,报销建豪华设施、楼堂馆所费用,是深远传统、古已有之,而不是后来的人们才想出来的。



——*——*——*——*——*——*——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神奇,不够荒唐,那就错了。



太后果真玩出了花样,在颐和园兴建水师学堂。



请看两条清史纪录:“十三年(1887年),北京设水师学堂于昆明湖”;“十五年(1889年)三月戊辰,上奉皇太后幸颐和园,阅水陆操。”对照颐和园十四年(1888年)下旨修建,至十七年(1891年)基本完工,有什么内在关系吗?



有,昆明湖就在颐和园里。



当然,这是常识。



我是说,先修昆明湖建水师学堂,实际上是开始颐和园工程。



这些,都是海军大臣奕譞的主意。



说起颐和园中的昆明湖,那是当年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以兴修水利和操练水师之名,牵强附会地扯上汉武帝挖昆明池以操练水军的典故,将京城西北的瓮山泊扩改为“昆明湖”,也曾调健锐营、外火器营在昆明湖进行过水上操练。本是一个观赏、娱乐项目,却被奕譞再次巧妙运用,使出“暗渡陈仓”之计,明练水军,暗修花园。



奕譞上了一道《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提出:“查健锐营、外火器营本有昆明湖水操之例,后经裁撤。相应请旨仍复旧制,改隶神机营,海军衙门会同经理。”慈禧当日即下懿旨——“依议”。



办吧——配合得够默契的。



为统一领导海军而成立海军衙门,办的第一个大事就是筹划成立昆明湖水师学堂,并恢复起在昆明湖“水操”“练兵”的旧制来了。



为请皇上和皇太后“幸临”检阅昆明湖“水操”,到一线进行指导,奕環另上一份奏折,称“因见沿湖一带殿宇亭台半就颓圯,若不稍加修葺,诚恐恭备阅操时难昭敬谨”,因此“拟将万寿山及广润灵雨祠旧有殿宇台榭并沿湖各桥座、牌楼酌加保护修补,以供临幸”。



好了,终于看明白了吧,殿宇亭台,那不是用来游玩的,是太后视察指导海军建设的。



修园就在恢复水操旧制和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这种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正式开始。



1887年1月,昆明湖水师学堂举行开学典礼,同日,排云殿举行上梁典礼。



1888年,水师学堂的内、外学堂先后竣工。同年,朝廷下诏明确,改清漪园为颐和园,建设的名义还是准备太后临幸。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进行了“演练”。



史记:光绪十五年,三月戊辰,上奉皇太后幸颐和园,阅水陆操。



彩旗飘飘,人山人海。



慈禧高坐于南面的湖岛岚翠间“阅兵台”上,进行检阅,检验了水师建设成果,体现了对海军的关心和作为全国军队最高统帅的绝对权威。



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此后,颐和园水师学堂又先后进行完善,并安装电灯机器等现代化设备,还是李鸿章亲自操办,直接向德国购买。李鸿章还特意报告太后:全是“德厂订购,格外精工,是西洋最新之式,前此中国所未有”,“鸿章逐加披视,实属美备异常”,“机括巧密,料件繁多”,“惟此系新式,与寻常不同”。



这份报告,可算是“明为建校,实为修园”的直接证据。



身为北洋大臣,李鸿章如此殷勤,连一个电灯泡都亲自操持,为谁,很明显。



为何?李鸿章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交了底:不把太后的事办好,海军还想要银子,难。



水师建设,经费自然从海军出。1886年奕譞从340万的海军经费中拨出67万8千两作为“昆明湖水师学堂”的开办费。关于那些昆明湖、大学堂、电灯机器,我相信,没有人能在其他地方找见任何拨款记录。



昆明湖水师学堂终于完全建成了,它作为学堂的使命也告完成。



不过三年多时间,估计连一批“大专生”都培养不出来,水师学堂迁出,回到天津。



这种以建水师学堂和水上操演为遮障,掩盖修建享乐工程之实的把戏,其实玩得并不高明,只是上下无人说而已。翁同龢日记中记下了:“盖以昆明湖易渤海,万寿山换滦阳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就是指向以北洋海军建设经费投入昆明湖,并修建类似避暑山庄一样的行宫别馆的行为。



李鸿章每每叹息:“如果海军经费如数拨给,不过10年,北洋军舰甲地球矣”。



此时,已是北洋舰沉人息,上下左右相互指责、共推责任之时。鸿章大人所言,当是真话。



怨谁呢?



这其中,都是谁参与了这场巧言令色、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巧为无米之炊的盛宴呢?倒是说明,李大人不仅会“裱糊”,还会“挖补”吧。



——*——*——*——*——*——*——



由以上证人证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颐和园一案中,奕譞挪用海军经费正款修园一案罪名成立。



之前的“三海”工程,也是奕譞在鼓捣,据陈先松先生在《也谈三海工程与海军衙门经费》一文中详细计算,比较客观、分类清晰:光三海工程,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前,就挪用海军衙门80万两,此后,又借拨、垫付“三海”工程续修银共147万余两。即使证明有记载的账目中借拨、垫付银后来已经归还,但挪用确实存在,数额至少在80万两。



关于海防费、紧急征收的海军购舰费、暂停购买外洋军舰、枪炮的费用,都去哪儿了,包括当时的官方记录、后来的研究者,没有人能说清。至于“海防费不仅包括海军费,当然也就不仅包括购舰费”之言,逻辑上成立,不过,“海防费没了,海军费当然也没了”,却完全证明挪用行为对海军造成损失,不过是情节上轻重的问题。



关于“军舰枪炮费用充饷,不算挪到园子工程上了”的意见,我认为,停购军舰枪炮,已经对海军造成直接损失。至于饷银哪去了,为何需要补,不能证明是挪到园子上了,也不能证明不是。我们只能另外开一个课题,来进行查究。



——*——*——*——*——*——*——



我们可以认定:部分海军军费已经被扣到户部,进了国库,并已经从国库流向园子建设,还有部分是海军衙门直接拨付工程使用了。



事实就是这样,虽然不可能将全部海军军费用来修园子,单靠那个也不够。但取一部分补贴了老太太的家用,倒是十分可信。



这还不包括,后来为太后盛大的庆典,接二连三地涉及到海军衙门的费用。



至于慈禧到底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众说不一。研究者们反复对此进行研究论证,统计的数据也不尽相同,有说从1888年开始至1894年七年间,每年挪用30万两,共210万两的。有人推断,其中从海军衙门经费中挪用436.5万两(叶志和、唐益年:《光绪朝三海工程与北洋海军》,《历史档案》,1986年第1期)。其它还有说300万、400万、750万不等。



甚至有人计算出挪用的经费多达几千万两,当然,这有点夸张,因为大清统共给海军的经费,也不会超过这个数。



——*——*——*——*——*——*——



本来,弄清一件事,并不困难。只要有一个那一时期详细的海防经费收支报表,即可真相大白。



但是,我恰好没有查阅到海防建设,海军用度方面的收支和决算账目。所以,还得回到工程账目记录上找证据。



所以,这还就是一件困难的事。



为采各家之长,反复验证,得出一个我认为更为合理的数据,我尽可能地查阅了各种资料。最后不能不承认自己脑力有限,会计知识全无,且眼花缭乱。各项收支项目太乱了!由于拨款、借拨、垫付、偿还……感觉象初中时学星空图,记住这儿,忘了那儿。



何况,就这还不可能是全部,有些资料已经损毁甚至故意销毁,根本就没有一本完整的工程档案在。



我只能说,慈禧太后是不会让我们知道的。



——*——*——*——*——*——*——



其实,我们统计这些数据并不是重要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要说价值,无非就是想弄清楚一个事实,得到一个真相。



因为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知道,清朝为什么会败,北洋海军为什么会败,历史发生了,我们总得知道原因。



而且,我觉得就这些数据来说,多和少,无非是挪用和借用的差别,影响都是巨大的。就算垫支不算挪用,因为“陆续”都还了,有账可查,可陷入这纯粹的统计学、会计学层面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有些欠账到光绪二十一年,仍未还清,还在“陆续”。但是,日本打过来的隆隆枪炮声已经响了一年,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战争已经以大清失败宣告结束,这时还上款,与挪用有何区别?



打个粗俗的比方,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且不论有性命之忧了,就拿幸福指数说事。假如我们都住一样的草棚,你有钱了,想盖楼,我借你的拿来盖了一个。我说十年之内还你,我“陆续”在还了,可是这十年,你住着原来的草棚子,看着我住大房子,你乐意啊?



还有,海军衙门的经费不全是海军军费,甚至海军军费也不全是军舰和炮弹的购置费用,这个我们知道了。



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想象,这些费用,几千万两白银啊,如果用来补贴海军购买舰只,而不是用来享受,那么舰队的实力,是不是另一个样子呢?



一切都无法证实。我们只能知道,“三大海”工程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止,十年苦功夫,方见成效。此时,甲午战争已经打响一年;颐和园工程,自1888年(光绪十四年)始,至1891年(光绪十七年)四月大体建成,那还只是一期工程,还有续修、年修,直到甲午战争前仍未见停工记录。



“三大海”还未建成,颐明园虽有石舫,中国的黄海、东海已尽成日本联合舰队的自由海洋。



外敌环伺于外,民生倒悬于内,大清已经危如累卵,仍大肆榨取民脂以供铺排奢华,实在不是“可恨”二字可以形容。



宁弱其国,不舍享受,大清腐败,已经从头到脚,实在无可救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