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节海军军费挪用疑案(1 / 2)

第三节海军军费挪用疑案



随着北洋海军军舰沉入大海深底,沉入历史深处,那个时代的很多事实也将一并消失。



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和一个争吵至今的话题。



那就是挪用海军经费的事。



军费成了老佛爷建园子的费用,目前这已经是多数人公认的。



大家所争的,无非是数额的多少。



围绕具体数字的研究还在进行,不断有人发现有关的资料、记载,不断有新的证据出现。可惜,到目前为止,给出的数据各不相同。



当然也有人详细地统计后指出,慈禧并未挪用多少海军经费。



这又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但是,一个内政完全不透明的封建朝代,凭什么不让老百姓猜测?



我们可以猜想。



——*——*——*——*——*——*——



这一天,中堂大人早早上班,处理完政事,又忙着考虑海军的事。



当是时,西洋造舰术更上一层楼,新式快舰、快炮,都已经出现。在造船数量上你追我赶的同时,造舰技术也是突飞猛进。对西洋舰船技术发展时加关注,也比较明白的李鸿章,知道海军装备在需求上,已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



身为北洋大臣,李鸿章大人要做的,是上书,要钱,要船。



海军的经费一再拖欠,连续打报告,皆无消息,然后,还是上报告。



即便明知要不到钱,这苦还得诉,钱还得要。



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用意——来自李中堂的学生、幕僚周馥的提醒。



周馥密告李鸿章:北洋海军用费已过千万两,但购来的军舰,按外国海军的编制标准看,实在够不上一支舰队。万一有事,恐怕无法对敌。那时再请扩充海军,一切都晚了,而且,朝中官员必定会指责我们白白浪军费,而将责任归到北洋头上。



通过周馥的话,我理解了北洋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前期投入已经很大,但北洋海军从规模上都还称不上舰队。要追加投入,后期需求还是个“无底洞”,停止投入,前期还等于白费。



那经费还要不要了?要。



周馥又给李鸿章出了一个主意:趁现在局势平静时候,还要多向朝廷要钱。“痛陈海军宜扩充,经费不可省、时事不可料、各国交谊不可恃”,请有关部门抓紧办理。如果朝廷给钱,是国家社稷之幸,如果不给,将来我们也能站住脚。否则,别人反而说我们误了国家大事。



我也理解周馥的意思,一个未说出的意思——一旦真遇上战事,海战失败,我们能有理讲:我说过海军还不行,是你不给钱。



难怪李鸿章心领神会,继续趴在桌子上打报告,同时又不禁长叹:“此大政,须朝廷决行,我力止于此。今奏上,必交部议,仍不能行,奈何?”



李大人的能力,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其它,无能为力。



看来,“部议”,也是漫漫“钱途”上的一大鸿沟。



——*——*——*——*——*——*——



果然,李鸿章等来的,不是朝廷给钱买军舰的批条,是有关部门忽然通知,年度的海军经费不能给了。



《清史稿》记载,还是简单一句话:十七年(1891年)四月,户部请停购外洋枪砲船只机器二年,以所节价银解部充饷。



这句话给人无限猜想、无限愤恨。



单凭这个记录,我们就几乎可以认定,海军经费肯定被动了。



也有人拿这句话为太后辩解,认为银子充饷,不见得就是太后用了。



但我们要知道,即使太后要用,也总得整点其它的名堂,怎么能直接说是“建楼堂馆所”呢?



本书前一节已记录皇太后庆典费用中,一个来路是“从饷需和边防费中”提款。看来动饷银也不是一件难事,慈禧能为生日挪用经费,其它事情就不能吗?类似的挪用仅此一次吗?



事情如此容易,军费就被扣了。简单说,太后需要;李鸿章同意了;奕譞、翁同龢之流可不问他同意不同意,反正事情已经办了。



宁可穷了海军,不能苦了太后啊。



——*——*——*——*——*——*——



李鸿章自称裱糊匠,明哲保身,委屈求全,不会硬扛的。他又是后党的骨干、忠臣,自从奕訢去职,回家休息了,朝中没有撑腰的了,自然更要在太后面前表现表现。为大清政权计,也是为太后考虑,力主添加军舰,是忠心;让太后痛快,舒心,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庆典,也是忠心。怎么能让太后感受到这份忠心,最终还得看太后中意哪个。



所以,这位裱糊匠顾全大局,最终不再为调拨银两的事坚持。相反,他还迅速转变了思想,与奕譞积极配合,分工担负起具体向各省勒索海防捐的任务。



——*——*——*——*——*——*——



翁同龢私下里对修园子建形象工程、享乐工程是十分不满的,他的日记里也给予了相当辛辣的评价。行动上,也曾在奏折中力陈户部筹款之艰难,请求停止“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翁同龢日记》),无非是:当前兴建的无须停止,以后的无关紧要的小工程就不要搞了,仅此而已。



但饶是如此,还是象电视剧里显现的那样,陪着阎敬铭大人挨了一顿“国骂”,也就消停了,话憋在喉咙里,老老实实回家写日记了。



可是,仅仅是这些吗?



答案是——不是。



下来,我会谈到。



——*——*——*——*——*——*——



这里先谈谈,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最不应该被忽略的人物。



奕譞。



奕譞,醇亲王。慈禧太后亲妹妹的丈夫,慈禧太后的亲妹夫。



同时,他也是光绪皇帝的生父,虽然光绪4岁就被抱走,管慈禧叫“亲爸爸”。



围绕他身份的分析一:



主张节用的恭亲王奕訢遭罢黜,而此后一味迎合慈禧的醇亲王奕譞开始操弄大权。



曾于同治朝带头反对重修圆明园、致使太后的宏图大志“胎死腹中”的奕訢表面是因为带头叫着和法国开战,就要承担战场失利的责任而被集体下课,实际上也是有点不明不白地离开了军机处,回去休养了。



嫂子小叔之间的权力斗争是绝对因素,看来太后也是不想再让颐和园工程重蹈覆辙。



而此时,太后将修园子的总指挥大权给了奕譞。



不过,以前奕譞也参与了反对重修圆明园的活动,给他,可靠吗?



可靠!别忘了,人是会变的。



此时非彼时也。自己的儿子被太后“恩宠”,突然就成了皇上,这样的浩荡皇恩,牙齿还在,怎么就能忘了?不符合中华传统美德啊。还有,亲儿子小皇帝就捏在慈禧手里,别说富贵了,安危都成问题,搞不好哪顿饭都会吃出“急病”。所以这些年来,奕譞时加注意,各种小节地注意,唯恐触犯慈禧,哪天不陪着小心。



这奕譞也绝对不是傻人一个。有一个故事能说明:说某年慈禧以小皇帝的名义赐给他一架“皇马车”——龙辇,这是让他享受太上皇待遇的节奏啊。把奕譞吓瘫了,会不会是自己的小姨子试探自己呢?象,相当象。这玩意,要是退回去,即是抗旨,要大模大样坐着,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奕譞采取了一个非常的办法:不退,不坐,把它高高地供起来,天天上香嗑头,天天念叨太后的似海恩典。



再说了,慈禧就要归政于皇上。能让这个老太太早一点离开,那是好事。而且要是能让她脱离凡间尽情玩乐,踏踏实实颐养天年,忘记了过问朝政,那就是好事成双,最好的好事了。作为父亲,奕譞有此私心,也是正常情况下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那奕譞在修园子的这件事上,能不尽心竭力吗?



事实证明,慈禧真是选对了人才,奕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四处筹集经费,推进工程建设,“攻坚克难”到园子修成的第二年,便耗尽心血、灯枯油干、撒手归西,真可谓是“鞠躬尽瘁”了。



围绕奕譞身份分析二:



奕譞(十一年起)掌控海军衙门。正巧,是慈禧定下“三海工程”项目不久。然后,本来应该由内务府和工部共同负责的工程交给他负责,从这一刻起,海军衙门就成了慈禧的新内务府,兼工程建设指挥部。



那么,海军大臣在关注海军建设的同时,将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兼顾造园子——如果园子较小,或者奕譞亲王精力超常旺盛的话。



而且,工程建设指挥部就在海军衙门,一些款项,就方便通过海军衙门转用,以掩天下的耳目,不致于被人指指点点了。



但是,这怎么能洗清挪用的嫌疑?



——*——*——*——*——*——*——



我通过各种方法查阅有关资料,学习各家研究成果,想弄清个究竟。



各种关于海军衙门经费的记载中,几乎到处都是借用、垫付、拨银,还有借拨,借款,还款……小则三万五万两,多则几十万两,全是几大工程的用度。相对于千万两的建设费来讲,弄出这一堆鸡零狗碎的账目,可以看出大清朝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只好东拆西借,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凑银子以救急的窘况。恰如一个行将破产的公司,最后靠七拼八凑的钱来对付到期的巨大欠账,以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