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寒门之士[科举]第63节(1 / 2)





  待众臣退去,隆庆帝也有几分无可奈何,眼下朝局仍旧不稳,首辅李春芳被高拱与张居正架空,高张二人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陈以勤被高拱排挤回老家丁忧,隆庆帝心中也是知晓的。

  但帝王需懂御下制衡之术,他身体并不强健,因而对朝事也比较随意,当然,比起他父亲还是略胜一些的。

  眼下隆庆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自是希望有几位器重的臣属来辅佐太子,若是内阁斗争太混乱,太子恐怕也驾驭不住,隆庆帝便将目光转向了更年轻的臣子。

  两科殿试取中的进士,即便不能为他所用,日后能辅佐太子也是极好的。

  隆庆又将辛未年这科《会试录》仔细阅览了一遍,读到称心的文章便将士子名字记下来。

  ……

  自去沈鲤府上后,柳贺便在会馆内闭门读书,不仅他如此,荆光裕、杨维新二人也是如此,毕竟会试中是中了,但殿试的名次却决定了士子们日后的前程,名次靠后的士子想搏一搏进入二甲,排名靠前的士子们则力争在殿试中依旧名列前茅。

  没有人被会试上榜一时的荣耀所迷,柳贺自然也是如此,他知晓京中此时有士子在想办法与读卷官们搭上线,但人家有人家的门路,柳贺既然没有门路,读书时自然要更努力一些。

  他读完一册书,正要练一练文章,毛笔刚蘸上墨,施允与纪文选便推门进来。

  “你读书有半日了吧?歇一歇再读也不迟。”

  他话刚说完,会馆中伙计便端了一笼屉的馒头上来:“都是新蒸的馒头,很有嚼头,会元老爷尝尝。”

  镇江府不吃馒头,到了京里,柳贺却是面也吃馒头也吃,北方的馒头滋味还不错,虽然朴素了些,但殿试前柳贺不想吃大鱼大肉,吃些小菜反倒有滋有味。

  “我们今日在京里逛了逛,买了些吃食和小玩意儿。”纪文选一口咬了半个馒头,“等你殿试考完,我俩便先回去,过段时日再……”

  柳贺点头:“嗯。”

  施允此次会试未中,已决心回去再读三年,他比柳贺还小一些,再读几年倒也耗得起

  。

  而纪文选则在考虑是否留在京中帮柳贺,柳贺过了会试,中进士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他对做官之事虽不了解,听会馆中众人议论却也知道,柳贺留京的希望极大。

  若是柳贺在京中为官,他一人绝对处理不好诸项事务,饮食洒扫这些倒也罢了,雇人便可,而迎来送往、与其他官员交游这些,却需要一个得力的管家来帮忙。

  纪文选性子还算灵活,这次柳贺和施允来京考试,他替两人跑了不少地方,但他一是不适应京中的气候,二是爹娘家人都在镇江,京城着实有些远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这正是柳贺与纪文选都顾虑的地方。

  柳贺与纪文选一直是以好友的身份相处,不管柳贺过了乡试会试都一样,而如果纪文选来帮他的忙,身份就是他的管家,两人相处是否还能与以往一样?

  这一点柳贺无法确定。

  因为人性本身就是会变化的。

  ……

  等到晚上,柳贺字快要写完了,纪文选敲门找他:“我认真想了想,贺哥,我还是回家去吧,跟着贺哥你会有富贵,这我知道,但我……见到那些人会无措。”

  来了一趟京城,见到柳贺结交的士子,纪文选几乎不敢相信他和柳贺都是通济社学出身。

  在镇江府时他知晓柳贺厉害,因为人人提起柳贺都是夸赞。

  而到了京中,偌大的京城,有那么多官僚、士子与富商,柳贺面对这些人时却很从容。

  纪文选意识到自己与柳贺已处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他并不羡慕,反而为柳贺高兴。

  因为柳贺是他的好友。

  他想一直与柳贺当好友。

  京城的风光实在太迷人,一不小心就会沉迷其中,他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应在镇江府的生活,时不时在街上晃两下,再挨他爹骂两声,心中反而更踏实。

  第85章 殿试

  施允和纪文选虽说要回去,却必须见识过柳贺在殿试中的名次才动身,两人在会馆中住了几日,每日游山玩水好不惬意,而柳贺则继续练字读书。

  殿试将近,因柳贺夺了会元的缘故,不少士子都对他的一言一行极为关注,也在猜测柳贺此次殿试中的排名。

  大明开国至今二百年,会元能中状元的仅黄观、商辂、吴宽及钱福四人,连中三元的仅有黄观与商辂,且黄观姓名被永乐帝自登科录上除去,因而在大明士人心中,大明朝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便是商辂,他也是大明历代状元中少有的重臣之一。

  眼下柳贺是应天乡试的解元,又是辛未会试的会元,若是再中一个状元,岂不是要继商文毅公之后创下连中三元的传奇?

  “我看未必,本朝开科数载,会元能中状元者少之有少,何况上一科会元的文章就不得天子喜爱,这一科恐怕也是如此。”

  “这三元怕不是那么好得的,若是柳泽远连中三元,论及科第甲次,还有谁能与他争锋?”

  在大明朝为官,进士出身的官员向来不与举人出身的官员交游,而进士之中也分科甲前后,隆庆二年的进士便是隆庆五年的进士的前辈,除此之外,进士们之间也会比较自身的科甲,一甲出身自然别有一番尊贵,若是状元,那更是尊贵中的尊贵。

  状元已是如此,何况是连中三元?

  事实上,大明官场对状元还是有优待的,隆庆二年一甲三人中,状元罗万化入翰林院后便授了翰林院修撰的官职,榜眼黄凤翔和赵志皋则被授予编修之职,翰林院修撰为从六品,编修则是正七品。

  尽管外界猜测纷纷,柳贺自己却很淡然,就算即将踏入殿试的考场,他却丝毫不烦扰,他一直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刚读书时的目标不过是考个秀才罢了,然而一步一步地前行,进士距离他只有一小步了。

  考会试时柳贺也未想太多,考官出题,他作答,只要将他读书的所得写在题纸上、竭尽所能地完成便足够了。

  ……

  一转眼,时间便到了殿试之日。

  镇江会馆中,柳贺、荆光裕与杨维新三人俱是收拾妥当,带上笔墨等,乘着马车抵达了紫禁城,新科贡士们俱是一身崭新衣袍,在城门外等候。

  在寒风中稍候了片刻,便有礼部的官员上前,引新科贡士们进入宫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