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沧海横流显英雄(1 / 2)

第二节沧海横流显英雄



求朝廷不行,寄希望于外国也不行,已经无望的台湾人民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家园,实现自己的忠烈誓言:



“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抗日保台,必定战火连天。连日来,一些重要的官绅不断聚会协商,要成立机构,统一组织指挥台湾军民行动。



这是一件大事。所以,台湾绅民5月15日电告总理衙门及各省大吏,作预先声明:“台湾属倭,万民不服。迭请唐抚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曷极!伏查台湾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台民此举,无非恋戴皇清,图固守以待转机。”



请注意这关键的几句“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里边透露着重要的信息:



一个,台湾将要一“岛国”的形式,独自起来拒倭自保;另一个,实质上不独立于大清。



16日,唐景崧也电告总理衙门:台民“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此乃台民不服属倭,权能自主,其拒倭与中国无涉。”



台湾人民在“事难挽回”的情况下,决心要自主拒日保台了。



5月25日,士绅丘逢甲率台北民众拥到巡抚衙门前,组织被大清抛弃的官兵民众,正式成立自己的政权。



这种绝地自保、不惜孤注一掷的勇气十分可嘉。还有引人注目的是,台湾绅民宣布成立的是一个有别于大清体制的政权――“台湾民主国”。



这个“民主国”虽不完备,但也有向共和国家学习的影象,这说明西方的政治思想已经开始在大清国土上悄悄播种和发芽,而台湾以地理优势,率先接触并开了“先河”。



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有些史书只注意到了台湾民主国其实并不完全,而争论此举算不算得上是独立建国,其实,这根本没明白台湾官民采取此法的真正用意,也没有抓着问题的关键。



此前在商量保台之策时,前驻法参赞陈季同先提出了“民政独立,遥奉正朔,拒敌人”的策略。大家更认为:“万国公法有‘民不服某国,可自立民主’之条,全台生民百数十万,地方二千余里,自立有余。”[《台海思痛录》]



这说明台湾有明白人。



历史充满辩证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去看,形式上的“独立”反而是为了保全国土完整。



台湾官民采取的,是以公法为支撑,以“自立民主之国,谋求列强的承认”的手法,转而将日本推到“再次侵略一国”的地位,配合列强的干涉,以拒止日本占据台湾的策略。



大清朝廷虽然也认为,“台湾民变,将劫唐景崧、刘永福守台,”但也明白看出,台湾官员民众此举实际是“别求各国查照公法,从公剖断。”[《清史稿》]



这一手棋,实出乎日本的预料。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才是令日本人震惊和万分着急的。也是前边所说,日本军队在交割前便开始攻台的原因――扑火。



决不能再让洋人插手进来。



……………………………………………………



不管本人愿不愿意,在向北哭拜中被拉起来,怀中塞上一个大印、一面国旗,大清巡抚唐景崧被推举担任大总统。这个称呼也许就是此时创立起来的,比中华民国实际设立总统还早了16年。另外,台湾改布政使司为内务衙门,改筹防局为外务衙门,改全台营务处为军务衙门。在三个衙门之外,还设立了议院。



当然,尽管硬话该说的都说了,大清朝廷命官唐景崧还是无法也无意与朝廷决裂。



这个“台湾民主国”也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是如电报申明的“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无非恋戴皇清,图固守以待转机”,也就是仍然“遥奉正朔”。



民主国在告各国的“独立宣言”,同样申明了“今须自立为国,感念列圣旧恩,仍应恭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



这也表明在精神上,他们坚持永远是中华的一部分。



这一点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朝廷可以轻掷台湾,台湾却从未自绝于中国,采取此法的先辈们早就一再清楚地说明了。



不必再去争论什么“台湾民主国是不是独立建国”了,说“台湾早已独立”的,至少是忽视了那一封封电报、一件件文件所表达的这两层意思。



甚至还有些畜牲是故意视而不见、混淆视听,对保卫台湾的官绅军民的初心恶意中伤,或对历史史实恶意地改造和利用。这些畜类就是“胎毒”分子们,吕秀莲血盆大嘴一撇,“‘民主国’为台**立之始”,还有那个“前半生知道自己是日本人,后半生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的李登辉,不管是“民主国”还是“日据时期”,一样都拿来作为“胎毒”的理论支撑。提起这帮玩意,心头简直立刻有千万个不文明用语滚滚而过啊。



所以,不可将史上“保台”之策与独立等同视之,也不能任凭小丑玷污先烈。



台湾成立三个衙门,任命了大臣,只是方便对外联络交往所用。“所有应办事宜,即着该衙门悉心核议,呈请抚台核夺。其余地方民事,仍由道、府、厅、县照旧办理。抚台于外洋各国称台湾民主国大总统,而于本省文武属员仍照衔相称。”



“台湾民主国”所制的长方形“蓝地黄虎”国旗,尽寸比大清黄龙旗略小,虎象征的地位本来就在龙之下,加上特意使“虎首内向,尾高首下”,也是表示了臣服于中朝的。而所改年号“永清”,也寓有永远隶于清朝之意。



……………………………………………………



只是中朝更可认为是中华。可惜那个满清皇帝,却没有这样的胆魄承担重任。大清从此再没有这个资格来继续担任中华正朔,事实上已经很清楚了。



对于台民成立“台湾民主国”、组织抗日自保,大清朝廷的反应竟然是一片慌张。